tibet.cn
home

拉萨三地服饰:绽放在高原的文化繁花

发布时间: 2025-02-20 10:32: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墨竹工卡县女式项链。


模特展示墨竹工卡县服饰。


墨竹工卡县女式花朵形耳饰。


墨竹工卡县男式提花织金面料镶边。


曲水县女式耳饰。


模特展示曲水县服饰。


曲水县男式金花帽。


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蓝面具”。


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拉姆服”。


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演员表演时穿的藏靴。(图片均由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在青藏高原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曲水县和堆龙德庆区的服饰文化,如同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高原儿女的智慧与才情,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人们透过它们,看见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

  墨竹工卡县,作为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农区服饰成为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在墨竹工卡县直孔区域,紫红色氆氇成为当地服饰的标志性颜色。这种色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普堆巴宣舞、藏戏表演等传统歌舞表演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男士们身着氆氇藏袍,内搭白色麻布衬衫“卜热”,并用提花织金面料镶边,整个服饰色彩丰富、格外夺目,尽显高原男儿的坚毅与力量。

  女士们的服饰则更加绚丽多彩。她们大多穿着黑色氆氇藏袍,系着彩虹条纹的围裙“邦典”,既显得端庄得体,又不失女性柔美。她们佩戴的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饰物虽然简单,但却淡雅朴素,与高原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墨竹工卡县的女性喜爱佩戴花朵形耳饰,与她们所戴的帽子“朗霞”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朗霞”藏语意为氆氇帽,是墨竹工卡县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帽子以黑色氆氇做底,两侧镶有花边,后面翘有两个角,实用又美观,成为女性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配饰。帽子的装饰因年龄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女孩戴的帽子装饰较多,花纹图案丰富,顶上为八瓣花,代表着吉祥八宝(传统图案)的数量;成年女性的帽子则少些花俏,更为沉稳;老年妇人的帽子则简洁大方,透露出岁月的积淀与智慧;而僧尼的帽子则为绛红色,彰显着她们的宗教身份与信仰。

  与墨竹工卡县相邻的曲水县,其服饰文化同样独具特色。曲水县位于拉萨河谷地带,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牧业发达。这里的服饰文化因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历史变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拉萨农区服饰风格。

  男士们大多身着用家织氆氇制作的藏袍,以黑、白色为主,领口、袖口、下摆等位置镶嵌着精美的“十”字纹花边。他们头戴金花帽,脚穿“松巴”鞋,整个装扮既展现了高原男子的粗犷与豪放,又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女士们的服饰则更加丰富多彩,她们穿着黑色氆氇藏袍,内搭彩色衬衫,系着彩虹条纹的“邦典”,已婚女子还会将各色丝线编入头发中形成发辫,恰似高原上绽放的花朵。

  而在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的服饰文化同样令人赞叹不已。觉木隆派藏戏作为“蓝面具”藏戏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其服饰不仅彰显了藏戏的独特魅力,更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特色和历史底蕴。“温巴服”“拉姆服”等各具特色的戏服,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些服饰不仅让藏戏人物角色栩栩如生,更让观众在欣赏藏戏的同时,领略到了高原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墨竹工卡县、曲水县和堆龙德庆区的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服饰上更为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使得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成为展示高原文化魅力的窗口。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