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的达珍老人家,一股暖风扑面而来,达珍正在与家人、朋友们唠家常。“拉萨的冬天充满了阳光,不仅白天阳光灿烂,晚上也暖意融融。买罐换气、薪柴取暖既贵且费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达珍笑着说。
西藏冬季气候严寒,供暖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近年来,西藏聚焦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因势利导、抢抓机遇,不断推进高海拔地区供暖工程建设,干部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因势利导——
清洁能源让居民生活更暖
近日,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而随着一些光伏发电、储能、供暖等项目的建成,那曲市聂荣县尼玛乡铜龙村居民的家里也是暖意融融。
西藏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光伏和光热发电、供暖具有较大优势。2023年以来,在国家援藏项目支持下,聂荣县尼玛乡在铜龙村牧民住宅屋顶架设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供暖,实施“零碳”美丽乡村光伏供暖试点项目。
“光伏供暖试点运行良好,每天输出电量2000多度。同时,光伏供暖试点工程减少了碳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极大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尼玛乡乡长曹林说。
牧民桑措说,以前,每年为了冬季取暖,她都要提前几个月收集牛粪。现在,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暖气,全家人再不用围着牛粪炉子取暖,家里也更加干净整洁了。
尼玛乡铜龙村居民的生活变化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那曲市申扎县采用“槽式太阳能集热+相变储热+电锅炉辅助”相结合的方式,用约1.8万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板,把供暖管道内的水加热升温,在保证群众温暖过冬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了解,目前,申扎县已有80%以上的居民用上了清洁太阳能集中供暖。
积极试点——
集中供暖项目稳步推进
以前,阿里地区措勤县居民冬季主要依靠烧牛粪羊粪、烧煤炭、买罐装天然气等方式取暖,后来引用了生物质热水锅炉集中供暖系统,然而这种供暖系统不仅能耗高、运行质量欠佳、运行费用高,而且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供暖需求。
为尽快解决群众供暖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取暖开支,西藏积极研究特许经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由传统的“政府投资、委托运行、兜底保障”转变为“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政策支持”,这不仅解决了供暖项目资金来源问题,也有效解决了投建营相分离出现的责任不清、缺乏统筹、难以实现全链条成本控制等问题,保障了优质稳定的供暖效果。
措勤县特许经营供暖项目是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集中供暖特许经营试点项目的第一个开工试点项目,项目由西藏日出东方阿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提供建设运维,采用太阳能作为主要热源,利用现有生物质锅炉系统作为辅助热源,配置水池作为蓄热装置,并对现有供暖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经过西藏日出东方阿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5个月紧张忙碌的建设,西藏首个清洁能源集中供暖特许经营试点项目——阿里地区措勤县特许经营供暖项目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供暖,措勤县众多居民的家里瞬间暖和起来。
“如今,我们整个屋子都是暖和的,同时,我们的取暖费用也显著降低,再也不用担心因费用高而不敢开暖气了。”群众次旺在家里脱下了厚重的外套,脸上溢满笑容。
2024年,西藏投资37.75亿元,在阿里地区措勤县、拉萨市林周县等7个试点县(区)启动清洁能源集中供暖特许经营试点。目前,7个试点县(区)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抢抓机遇——
多渠道筹资为供暖提供保障
供暖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冷暖,不仅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能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加快全区供暖工作顺利进行,西藏抢抓机遇,将清洁能源供暖作为重点工程打造,多渠道筹资建设全区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
近年来,西藏紧跟国家政策与投资方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结合特许经营模式撬动社会资本,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明确要求优先解决海拔5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供暖问题。
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积极衔接自治区海拔5000米以上乡(镇)农牧区居民房屋清洁能源供暖全覆盖项目,优化群众工作方法,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实现5个极高海拔村居家庭分散式清洁能源供暖全覆盖,群众告别了烧牛粪、多盖被等传统取暖方式,用上了清洁能源,温暖过冬。
“清洁能源供暖项目提供的空气能热风机起热快、供热强、成本低,现在我的膝盖好受了很多,晚上睡觉也只用盖一床被子,边贸广场也因为集中供暖而热闹了不少,特别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这么幸福的生活。”普玛江塘乡沙空村村民贡扎说。
从烧牛粪、电暖器取暖到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全区各族群众的取暖方式几度变迁,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实施模式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区供暖全覆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区供暖工作,切实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全区广大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