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领导为退役士兵献绶带。
退役士兵面向哨所敬军礼,深情告别军营。
祖国西南边陲,雅鲁藏布江源头,喜马拉雅山北麓,一批又一批的官兵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如今,戍守边关的时光,即将成为珍贵的记忆。
时光匆匆,转眼又到退伍季。老兵们深情回首自己用青春热血书写的军旅华章,将铁马秋风、边关风雪,深深烙刻在灵魂里,带着人生最美的记忆告别军营。
心之所向 昆木加就是昆木“家”
退伍返乡的前一天早上,23岁的战士蒋林龙来到昆木加哨所哨楼。与以往不同的是,曾经的他是穿着战斗着装进行站岗执勤,如今的他身穿常服,来到哨楼,作最后的告别。
昆木加,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天堂”,但现实中的昆木加却是一片荒凉。蒋林龙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与深情……”5年来,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他的额头上多出了几条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皱纹。
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5年来的军旅往事一点一滴地浮现在眼前。
高考结束后,面对刚刚邮寄到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和从小就有的参军入伍的梦想,蒋林龙毅然而然地选择了报名参军,“为了让人生更有意义,为了实现自己的当兵梦”。离家时,妈妈亲手包了一顿饺子,嘱咐他:“儿子,到了部队好好干,要肯吃苦,想家了就给妈打电话。”
“昆木加虽然环境艰苦,但在这里并不缺乏温暖……”在哨所里一幕幕暖心的画面在蒋林龙脑海中浮现。初到哨所,班长王思诚替他端来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第一次站哨,老兵无微不至地帮带;第一次巡逻,在高寒缺氧环境下,战友们轮流背着自己下山;当班长那年,班里的战士偷偷地为他准备生日晚会……
守边的5年虽然漫长而艰苦,但蒋林龙却无比热爱这里。他说,在哨所里,无论是战士还是干部,都亲如兄弟,互相照顾,有好吃的一起吃,有脏活累活儿一起干,昆木加就是昆木“家”。
脱下军装 放不下战友深情
打心底里,上等兵李柯熠是舍不得离开军营的。
李柯熠是家中独子,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今年6月初,在进行预提指挥军士集训的李柯熠得知奶奶因病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不已。他说:“本想晋级后休假回家,让奶奶看看我穿常服的样子,却没能见奶奶最后一面。”或许是有这样伤感的经历,李柯熠最终选择了退伍。
若不是参军到边防,自幼在爷爷奶奶呵护下的李柯熠,不会变得今天这般成熟。
到部队这些年,他会定期把攒下来的钱寄给爷爷奶奶。“每次和爷爷奶奶打视频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又苍老了许多。”军营的磨砺,让李柯熠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交装的那天,李柯熠一直抚摸着穿了两年的作训服。离队前的那天晚上,他和留队的同年兵迟浩鹏聊天到深夜,“卸下军衔,脱下军装,却放不下战友深情。”
那年九月,李柯熠和迟浩鹏被分到一个新兵连,经历了新兵连的摸爬滚打,两人机缘巧合的又被分到了一个连队、一个班级。从此两人共同训练、共同生活,这一过就是两年。
送老兵离队那天,两人笑着拍了张合照。看到身旁战友眼睛哭得通红,迟浩鹏对李柯熠说:“真正的爷们才不哭。”
汽车发动,缓缓驶出大门,两人不由自主地都掉下了眼泪。
薪火传承 传好守边卫国接力棒
9月6日,该部为即将退伍的老兵举行欢送会。吃完“团圆饭”,即将退伍的勤务连老兵应翰匆匆赶往训练场,身为“师傅”的他,将是最后一次组织“徒弟”进行高原道路驾驶夜训。
“高原地形情况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从事驾驶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应翰对“徒弟”闫聪慧说。
随着夜训的开始,车辆如离弦之箭冲入任务区,连环8字环绕、倒车移位、单边桥行驶……“夜间驾驶各视镜都要有意识关注到”“转弯减速和换挡要紧凑”……驾驶室内,应翰比以往更加严厉,叮嘱着闫聪慧高原夜间驾驶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时间倒回到闫聪慧还是列兵的时候,该连组织驾驶员专业考核。第一次摸底就给信心满满的闫聪慧泼了一盆冷水,连续直角拐弯、倒车入库等多个课目被判定不合格。
连长站在队伍前公布成绩,身边战友的答“到”声铿锵有力,闫聪慧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他的成绩不但垫底,而且是连队唯一一个考核没过关的人。
点完名后,应翰“啪”地将一张“训练计划”拍在闫聪慧面前:“从今天起,我和你结对训练,3个月后的考核我要看到你的进步……”
3个月后,在应翰的帮助下,闫聪慧顺利通过了考核。伴随着战友的欢呼声,那一刻,闫聪慧对应翰叫了声“师傅”,顿时,应翰便红了眼眶。
如今,闫聪慧已是连队的优秀军士,但应翰却即将脱下军装,告别军营。离队前夕,闫聪慧专门来与应翰道别:“师傅,常回家看看,你走后,我会接过你手中的‘接力棒’,跑好军旅的下一程……”
曾经,他们满怀一腔热忱,从五湖四海汇聚在八一军旗下;今天,他们告别军营,将眷恋与深情化作最后一个军礼,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