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西藏民族大学坐落在渭水之滨古都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走进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在“团结广场”景观石上,可以看到哈达缠绕石榴的造型,景观石底部刻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寓意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多年来,各民族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时代赞歌。
在西藏民族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直播大会上,2023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深峥玉珍分享的“民大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师生。深峥玉珍的奶奶查洛是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1960级农业专业学生,爸爸平措是西藏民族学院(现西藏民族大学)1986级汉语文专业学生,三代人的求学之路都烙上了“民大”的印章。深峥玉珍一家不但见证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也将民族团结的佳话续写得生动且形象。
开学典礼恰逢教师节,深峥玉珍的奶奶和爸爸与多年未见的老师相拥,献上了哈达和鲜花,表达了绵绵的情谊和深深的祝福。虽然几十年未见面,但奶奶查洛还是一眼就认出了88岁的王联芬老师,那个像妈妈一样照顾和教育他们的老师。
王联芬是分配到西藏公学的第一批藏汉双语青年教师,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为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那个年代,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翻身农奴的子女,从来就没有踏进过校园的大门,初到学校什么也不懂。在这种情况下,王联芬白天当老师,晚上当父母,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生做衣服、理发,带着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学生生病了带去医院看病,深夜去学生宿舍查铺,为他们盖被子,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由于长了一张娃娃脸,面容可亲,学生们都叫她“娃娃老师”。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那些记忆仍深深地印在王联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
六十余年,从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大学,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王联芬”的默默付出,学校先后培养出11万余名毕业生,奋战在西藏各条战线,成为建设西藏的主力军,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建校以来,西藏民族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校园文化沁润、课上课下呼应、校内校外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新一代西藏民族大学学生,深峥玉珍告诉记者,虽然来到学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深深感染着她,她将秉承校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西藏发展需求,争做具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民大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民族大学积极打造“智慧就业”新模式
“非常给力!正愁缺一份好简历,好在学校推出了‘一键定制求职简历’应用,帮我解决了一大难题!”前段时间在找实习单位的学生陈慧敏给学校创新举措点赞。 [详细] -
西藏民族大学智慧教室开启数字化教学新形态
学生上课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想将老师上课过程录下来又不方便?困扰学生们多年的问题如今得到了有效解决。西藏民族大学近年来打造了66间智慧教室,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详细] -
5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共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99项
西藏民族大学以贺信为总纲深学细悟、以贺信为主题主线常讲常新、以贺信为行动指南绘制蓝图,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