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次试种成功的桑黄获收
图为西藏首次试种成功的桑黄获收。贡桑拉姆摄
连日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团队迎来桑黄“收获季“,这是他们经过两年的人工驯化栽培,首次获得成功的一批桑黄,实验1500袋。一袋最大可以产160克左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图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团队采收桑黄。贡桑拉姆摄
桑黄古称桑臣、桑耳、胡孙眼和桑黄菇,为大型多孔菌,中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桑黄的药用价值,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免疫调节、控制血糖等作用。
图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团队采收桑黄。贡桑拉姆 摄
图为长势喜人的桑黄。贡桑拉姆摄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助理研究员高磊介绍,两年多以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团队,对西藏本地的桑黄品种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同时开展引种筛选,筛选出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异桑黄品种,在西藏进行示范推广,从而更好地保护西藏桑黄品种。人为采收野生桑黄,将导致此类品种逐渐减少,甚至将濒临灭绝,因此积极开展人工驯化栽培推广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桑黄的种质资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白朗:藏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做“新农人”逐梦高原
走进果蔬大棚,性格内向的格桑旺姆聊起棚内作物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详细] -
双湖人吃上了“双湖菜”
初到双湖,当地的干部一定要记者到蔬菜基地看看。 [详细] -
西藏昌都市科技局开展科技服务宣讲
为加强基层科技服务力量,近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团在卡若区通夏村开展科技服务宣讲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