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初心,两次援藏,六年坚守
两次援藏经历丰富了马丹的人生阅历,也倾注了她对西藏、对雪域高原的热爱。
2016年,马丹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第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来到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和音乐教师;2019年,她又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第二次走进山南,担任“组团式”援藏办公室主任和山南市东辉中学音乐教师。
当被问到是什么样的情怀让她连续两次主动参加“组团式”教育援藏时,马丹说:“听说西藏需要教师,我就报名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能够在雪域高原从事教育工作是教师的荣誉和责任。”
来西藏之前,马丹是武汉市旅游学校的音乐教师。“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特别是看到孩子们通过学习后,变得敢唱、敢表演了,我的教学热情就更高了。”马丹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到西藏后,马丹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1973年出生的马丹,第一次进藏时已43岁。由于缺氧,晚上休息不好,她一下子消瘦了很多。热心同事和亲人都劝她回去,但她咬牙选择坚持。她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以前条件还没有现在好,那么多‘老西藏’都能坚持下来。他们能行,我也能行。”
2018年,由于缺氧和过度劳累,马丹晕倒在宿舍,幸好被同事及时发现,送到医院休整治疗。身体恢复后,马丹便连续多次要求“归队”,回到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
在马丹的带领下,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开启了艺考之路。通过参加马丹创办的社团,罗布旺堆和旦增喜欢上了舞蹈,并顺利通过艺考,圆了大学梦。
“马老师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带领我们苦练基本功。”罗布旺堆说:“马老师教得很细,也很严,每个动作都要求我们做到最好。”
学校没有专门的舞蹈室,马丹经常带领罗布旺堆和旦增在学校的水泥地上练习。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马丹便带领他们练舞,中午午休时、晚自习结束睡觉前,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周末加练更是“家常便饭”。
“如果参加普通高考,我肯定考不上大学。”说起马丹老师,罗布旺堆满是感激。他说:“是马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将来大学毕业,我也想成为一名像马老师一样的教师,帮助更多孩子考上大学,圆大学梦,改变人生命运。”
第二次援藏期间,在马丹等人的努力和帮助下,山南市组建了西藏第一支啦啦队,代表西藏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斩获二等奖,并受邀参加了世界军运会展演。
援藏6年,马丹不负年华,收获颇丰。6年来,她先后获得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自治区“最美援藏教师”“援藏先锋”“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区优秀教育援藏人才”等荣誉称号。
马丹爱西藏,也爱家庭。援藏期间,她经常通过微信视频给备战高考的儿子加油、鼓劲:“你高考,我在西藏教的学生也参加高考,我希望你们都能考上大学,实现人生理想。”
援藏期间,马丹还资助了6名困难学生。看到6名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好起来,特别是看到这些孩子变得自信、自强了,马丹由衷地感到欣慰。她说:“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健康的生活观念,树立爱学习、主动学习的人生观。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技能成就人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河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赵泓博: 五年时间 四次援藏
“阿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早把自己融入了这片土地。”五年时间、四次援藏,河北援藏干部赵泓博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援藏精神。 [详细] -
沈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在安多书写新答卷
春天的藏北高原银装素裹、寒风凛冽,但安多县滩堆乡牧民群众的心里却暖融融的。[详细] -
上海援藏医生八年接力 高原血液病治疗能力显著提升
在援藏医生的努力下,血细胞单采仪被引入日喀则,通过直接分离血液里异常偏高的红细胞,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