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以舞剧再现藏北驮盐文化
由西藏青年舞蹈家兼编导拉巴扎西独立完成编舞、视觉、文本的舞蹈剧场《羌塘》,将于近期在武汉首演。
这部再现藏北独特游牧文化驮盐之旅的舞剧,并非拉巴扎西首次触碰藏北题材的舞蹈剧场。
早在2021年,他主导完成了首部以藏北游牧文化为题材的舞剧《天边牧人》。这部以对话为始的歌舞剧,将驮盐、婚庆等藏北班戈最独特的传统游牧文化作为笔触,勾勒出美丽草原文化的影廓,再加以现代艺术元素,分章节依次递进呈现了藏北班戈牧人从旧到新、从苦到甜的生活经历。
“2020年,当我为《天边牧人》采风来到那曲市班戈县牧区时,就想过将来要做一部更纯粹一点的牧区题材舞蹈剧场。”拉巴扎西开门见山聊起了初衷。
“羌塘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高天厚土。这里稀薄的空气使高原的天空因纯净而透明。只要你登高望远,几百公里以外的景物任你用心灵去触摸和感受。”这是已故藏族作家江央西热眼中的故乡羌塘。
那么,西藏青年舞者拉巴扎西即将以舞剧的形式开启《羌塘》之旅又是怎样的呢?用他的话说,他希望用这部舞剧开启艺术创作者的另一段“驮盐之旅”,以此向那条漫漫古道和早已销声匿迹的驮队表达他由衷的致敬。
表达诚挚敬意—— 开启艺术创作者的“驮盐之旅”
大雪封山,驮盐队伍艰难地走在风雪中,他们用身体和意志开辟出前行的道路。没有庇护,更没有捷径。驮盐队伍艰辛地前进着,他们凭着经验与胆识一步步前行在漫漫古道上。
千百年来,在广袤的藏北草原上,驮盐队伍正在行进的这条古道叫驮盐道。毫不夸张地说,这条古道曾经也是藏北牧人的生命之路。那些千百年来走过这条古道的人,曾经看见并感受过自然和人类的多重生存法则。
岁月不停更迭,日月每日交错,但在这条古道上,今天的人们,依然能望见那远去的足迹。如果,你细细聆听,也许还能听到伴随那段足迹的驮铃声。“再走那条古道,你不妨用心感受,就能听见天边最美的驮盐之歌,甚至能听见牦牛驮队传来的铜铃声。”拉巴扎西的言语里带着诗意。
拉巴扎西最新舞蹈剧场《羌塘》是他基于对草原文化的认识,重新架构并引发对生态及生命的思索之作。“山水之间,生命如诗……”在拉巴扎西看来,高居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生命有其独特的存在,“宁静而浑厚,这里是英雄的故地。”显然,对羌塘的一切,拉巴扎西充满了敬意。
在《羌塘》这部舞蹈剧场中,拉巴扎西引用驮盐这项民俗中已有的仪轨,以驮盐队伍出发到采盐等进程,来呈现驮盐人丰富的情感表达。他运用舞蹈的美学艺术,来表现藏北地域的多样色彩,将融合班戈谐钦的动律以及那曲独有的非遗编织文化等,融会贯通在整剧中,将更多的可能性,扩充于对藏北自然地域独特色彩的想象里,让观者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张力,高原特有的灵动性始终萦回环绕。
作为一名独立制作的舞蹈编导,这些年,拉巴扎西不停地往返于西藏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之间,他关于自己安身立命的舞蹈艺术事业的思索,也随着城市的变迁、乡土的各异,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不停游移的生命,加之长时间、不间断的思考,总能给一个有心的人带来变化和新的想法。他说:“其实,在国内,民族舞蹈剧场的市场占比是极其少的, 以藏族舞蹈为主题剧场的作品则更少见。”
当拉巴扎西不停地穿梭于发达城市,再回到仍不失原生态的西藏乡土村野时,那种差异所带来的对比,似乎更加强烈,他关于又一个以藏北牧区舞蹈剧场为原型的作品,开始在脑中有了一个雏形。
2022年,拉巴扎西为湖北省武汉市艺术学校做过一个剧目。他说:“学校对这个作品的反馈还不错。而且学校为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自由的观摩学习环境,还邀请我再为学生们编一部以藏北为题材的舞剧,由此,我们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协议。”
“这样的机会是值得尝试的,而且我认为这是我的幸运。”他说,当然,最终的形式定位在舞蹈剧场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为了让观者有一个更加开放的解读环境,“我个人并不希望观者受内容以及表达的限制。其次,舞蹈剧场的意境和空间会更大一些,我自己也比较钟爱这样的舞蹈艺术形式。”
从编舞到视觉、文本,拉巴扎西独立完成这部舞蹈剧场《羌塘》。他说:“可以说,这部舞蹈剧场也是我自己这段时期对藏北这类题材艺术的一些思考,再用舞蹈艺术的再现来表达出来。”
解读藏北之美—— 孕育而生的《羌塘》
说起《羌塘》这部舞蹈剧场的灵感来源,拉巴扎西略想之后表示,这还得要追溯到2015年起他带着自己工作室的编导,做过很多关于西藏藏北舞蹈的创作,并且花了很长时间去当地采风和学习。
拉巴扎西一直觉得,长期以来,西藏那曲文化和该地域的独特性是因当地具备非常特殊的气质而遗世独存的。每当关注西藏各大文化平台时,他发现,藏北歌舞以及服饰等都以一种融合表达的方式,共同呈现在观者眼前。
“当有一个机会和空间,能让我试着去拆解并逐步解读它的美感时,对一位舞者而言,仅仅用兴奋、或者激动是不足以表达的。”他说,“在藏北舞蹈中,从最简单的颤膝、服饰的配色、身体的语态等,你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平静的纳木错和盛装的班戈姑娘,在夕阳的余光中起舞,那是何等的美丽和庄重……”说话间,拉巴扎西仿佛又一次回到他心目中的藏北,在那地广人稀、又有着绝美自然风光的羌塘,翩然起舞。
也许,正是源于此,《羌塘》在拉巴扎西内心深处孕育而生。
当问及作为这个舞蹈剧场的创作者,希望赋予它怎样的内核表达,或者内在灵魂时,拉巴扎西表示,光靠一部舞蹈剧场就能陈述或者解读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是不大可能的。“不过,我想如果你看过《羌塘》之后,可能会重新踏足美丽的藏北,去感受那里的极境之美。也许这就是我内心深处所期盼的一个场景。”
作为一名当代知名舞者,拉巴扎西认为,舞蹈本身是情绪的外化,《羌塘》也许并不具备深层次地领会以及表达地方文化的内涵,却可以让人感受一方地域所蕴含的无限力量和温度。
在《羌塘》中,拉巴扎西以不同章节的绚丽色彩,表达藏北独特的韵味,以此联想藏北生态的多样性以及人文的丰富性。他说:“我不试图渲染,但一定要呈现宁静之美,就如同西藏的景色,需要你用心灵来发现和相遇。”
“《羌塘》的排练时间跨度较长,从去年8月初就进入排练阶段。起初,我为学生们做了多次讲解,再推出一些实验性的课堂。”拉巴扎西介绍道,主要以西藏那曲舞蹈的特性以及常识为主。不得不承认,在国内舞蹈教学结构里面,这块内容是缺失的,所以让学生逐步去了解藏北舞蹈的发力以及身体投入的状态非常重要。
他表示:“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融入作品本身。这当然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创作作品并成型确实花了我们不少时间。”
为更好地演绎这部舞蹈剧场,武汉市艺术学校动用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不仅邀请了来自西藏作协以及舞协的专家来指导,而且特别邀请了北京艺术界的专家来做艺术顾问及指导。从演员角度而言,也有国内一线的艺术家加盟这部舞剧。
赋予精神内核—— 铭记新生活来之不易
多少世纪的疾风从这里刮过
盐湖的脸上总挂着孤寂的泪水
无言地仰望重叠的山峰间盘旋的鹰
石缝里流淌的溪水凝固成无声的瀑布
在阳光下闪耀 像献给山神的哈达
——加央西热《盐湖》
作为一名当代舞者,拉巴扎西坦言自己对于驮盐是陌生的。“藏北牧民传统的运输方式——驮盐及由此引发的农牧盐粮交换日渐逝去,揭示了一个时代的过去。不过,我想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当我们再次踏上藏北寻求某种答案时,已然开启了另一段‘驮盐之旅’。”
拉巴扎西回忆说:“当我第一次走进那曲市班戈县文化和旅游局的档案库时,非常震撼。”
所有的故事在那里都被文字影像所记录下来。它们就在那里,静静地,仿佛正等待岁月的解封。“当一个个画面,如此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甚至眼眶湿润。在那样一个美丽却又无比艰苦的地方,有过如此绚烂的文化,而且千百年来,曾代代相传。它促使我,想要将它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藏北的文化以及藏北独具特色的人文色彩。”再说起与驮盐文化相关的采风经历,拉巴扎西言语里仍难掩那些带给他感动之处的遇见。
尽管,拉巴扎西竭尽所能打造了这部以藏北游牧文化为根基的舞蹈剧场,但他也坦言,舞蹈剧场《羌塘》并非藏北的全部,其实更多表达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它的广阔、它的壮丽、它的严寒、它的不可触碰。
拉巴扎西想为《羌塘》这部舞蹈剧场赋予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融入。如祖辈留下来的“习惯”,不畏生死的精神,感恩天湖的馈赠,也如同每个牧人的阿妈,曾经亲手编织的爱——一条条色彩艳丽的腰带。“每一句话、每一首歌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共同的记忆里。”他说。
“现在的藏北是崭新的,我们没有必要追溯苦难的过去,却要铭记新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拉巴扎西希望赋予这部舞蹈剧场的又一精神内核。
关于《羌塘》这部舞蹈剧场,拉巴扎巴有他自己的定义:“这是一部纯粹的、综合的、以藏北人文生态为主题的、一部偏向于意识形态的舞台剧。”
他说:“作为一名藏族舞蹈编导,我本着从舞蹈创作的本体出发,希望大众通过本剧,开启对西藏藏北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能以舞蹈艺术的形式,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那里独有的寂静与美感。我也希冀着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带着这部剧,在纳木错湖畔来一场户外的直播演出活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切身感受到,当身心与雪域高原美景相遇时的美妙。”
拉巴扎西最后说,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和历史背景,藏北驮盐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精神价值。对于现代牧民而言,他们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的到来,使得牧区有着飞速的发展,但我们不可忘却祖辈千百年来的文化遗迹。
他说:“当下,发展与进步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主题。驮盐人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延续——他们从不畏惧风险,却敬畏自然与生灵。这在今天这样一个纷繁的时代,愈将凸显其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一直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藏北游牧文化所提倡的普遍价值观,这也与我们国家提倡的‘两山’理念相辅相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的春天,开启雪域高原新征程
雷鸣醒万物,春耕锄不停。3月19日,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莫冲村村民着盛装喜迎一年一度的春耕节。 [详细] -
伟大的历史变革 壮丽的时代新篇
初春的林芝,草木吐绿,花团锦簇。今年的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如约而至,喜迎八方来客,开幕时间就在3月28日。 [详细] -
羌塘草原的“羊”光大道
多玛绵羊作为安多县的特色优势畜种,不仅点缀着羌塘草原,也点亮了牧民的致富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