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解锁守护文物背后的“蓝焰密码”

发布时间:2023-02-08 10:36:00来源: 人民网-西藏频道

  酥油灯,是以酥油作为燃料的油灯,在藏文化中有着悠久历史,常见于寺庙等地。在西藏,一盏盏酥油灯背后,是一座座见证历史文明的寺庙文物古建筑,更是火焰蓝和橙色光的默默坚守,他们共同构成了寺庙文物消防安全保护的动人画面。

  西藏寺庙文物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消防安全条件先天不足,火灾风险高。1984年,西藏成立了首个寺庙消防队伍——布达拉宫消防班。自此,西藏消防救援总队开启了为寺庙文物消防安全事业不懈奋斗的新征程。

  制度保障是消防安全之根

  在寺庙干消防工作多年,对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格桑顿珠而言,“责任心”是第一要务。“布达拉宫这个复杂的宫堡群建筑,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对防火工作的要求很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工作多年,他见证了布达拉宫消防安全基础、火灾防控工作的不断提升。“在总队支队两级党委和布达拉宫管理处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不断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消防安全工作有了全方位提升。”格桑顿珠说。

  消防安全是头等大事。长期以来,面对复杂的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形势,西藏消防指战员以勇于拼搏的精神,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奋战一线,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寺庙消防工作经验,力保西藏全区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转隶后,西藏消防救援总队紧密结合区情、社情和队情,谋实策、出新招、下硬功,全面推动实现寺庙消防安全工作的提档升级。


图为检查消防装备器材。图片由小昭寺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我们力戒单打独斗,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各市(地)支队成立寺庙消防工作专项办公室,主动向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交各类分析评估报告400余份,引起了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成为党政常态研究议题。文物、宗教、消防等部门建立了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督察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每个季度开展文物消防安全督察,定期通报文物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格桑顿珠说,“保证寺庙文物消防安全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2021年西藏颁布新版《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2022年新修订的《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颁布实施,都不断推进全区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向“职责明晰化、机制健全化、管理精细化、基础优质化”的新轨道迈进。

  此外,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宗教局、文物局和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了《西藏自治区文物单位和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为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理顺了四部门在寺庙文物古建筑领域的部门监管权责体系。

  守正创新是消防安全之本

  面对改革转隶后消防工作的新体制新形势,西藏消防形成了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防控的新思路。

  转变的第一步是旧习向新风转变。以前,不少群众手持酥油灯进寺庙,对于寺庙文物古建筑来讲,好似一个个移动的危险源。怎么办?“宣传、引导,转变观念。通过广大消防指战员的反复劝说,群众从不理解到真心认可,从不配合到主动支持,将手持明火酥油灯的方式转变成向灯池添加酥油。”大昭寺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旺堆扎西介绍,“针对寺庙文物古建筑内固定设置的酥油灯具多、灯芯多、火源多等问题,在消防指战员们的宣传引导下,减少了1.83万根灯芯,动员寺庙外迁供灯房进行单独设置,消除了最可能引发火灾的高危隐患。”


图为更换老旧设备。图片由小昭寺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西藏消防救援总队还创造性地推出了仿真干电池酥油灯代替传统明火酥油灯。“在尊重民俗、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创新,研发出干电池酥油灯,并且在全区推广开来。”旺堆扎西介绍。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寺庙消防安全物防技防的手段同样在更新。

  有着11年寺庙消防工作经验的拉巴扎西是小昭寺消防救援大队二级消防士。刚到小昭寺大队工作时,他发现小昭寺内消防安全基本都靠人防,缺乏消防安全物防技防措施。“我就在如何更好地运用现有灭火救援装备上做创新,对当时配备的前置器材进行了改良。”拉巴扎西说。同时,他积极学习相关平台的运用和维护,在寺庙消防安全“七项新措施”推广期间,凭借前期对装备创新改良的经验,参与酥油灯防火池及防火灯罩创新改良工作。

  再以布达拉宫为例,为提高火灾预防预警质效,推动敷设线型感温光纤、加装吸气式火灾探测系统、增设视频火灾探测器等,搭起了物防技防的四梁八柱。


图为消防员教授消防装备器材正确使用方法。图片由小昭寺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我们还引入智慧用电、雷电预警等更先进更精密的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效解决了以往雷、电风险隐患预警难、报警慢的问题。”格桑顿珠说。

  多年来,西藏消防救援总队始终把“科技强防”摆在文物消防安全的突出位置,先后开展高海拔、低气压、低氧量环境下的寺庙文物火灾危险性分析和灭火装置、报警系统灵敏度等系列课题实验,不断提升物防技防水平。主动深度吸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学技术,不断从人防物防向技防摸索前行,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智防。

  打铁还需自身硬,消防安全工作还要实现他防他救向自防自救的转变。西藏消防救援总队立足实际,以各寺管会为主体,成立寺庙消防安全委员,将驻寺干部职工、公安民警、僧人纳入风险监管力量体系中,制定《寺庙消防安全自查指南》,建立并落实多项工作机制,构建起“消防+N”无缝衔接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科学备战是消防安全之要

  “每天会巡查,重点针对执勤装备、可燃物、酥油灯、电气线路开展工作。还会对所有区域进行防火检查巡查,确保24小时监控到位。”旺堆扎西介绍,“另外,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因地制宜开展演练,不断提高指战员自我防护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图为检查消防装备。图片由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大昭寺消防救援大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西藏消防救援总队、拉萨消防救援支队两级党委的指导下,围绕确保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消防安全这项中心工作,不断增强执法为民服务意识,创造了平时、战时、冬季、夏季等全天候、无缝隙、不间断的勤务模式。

  能灭是最后防线,科学备战才是消防安全之基。西藏寺庙文物古建筑灭火救援因海拔高、气候恶劣、建筑土木石结构等特点,其技战术训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为此,西藏消防救援总队在高标准建成寺庙灭火救援专业队的基础上,创新训法,推行共同与专业、技术与战术、单兵与合成、集中与分散训练“四结合”的实装实训,组织开展寺庙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月活动,拉近操场与战场的距离。还自主研发了“寺庙消防水带背包和执勤服”,为一线勤务人员增配电动推车式细水雾装置、便携式测温仪、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大流量手抬机动泵等新型应急装备器材,建立3D沙盘和360度全景模块,定期组织开展3D模块推演,全方位确保指战员“打得赢”。


图为检查消防设备。图片由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水是消防安全中打赢制胜的关键,针对西藏寺庙大多在海拔较高的山上,缺乏消防水源这一困境,西藏消防救援总队再次研究出自己的“独门秘诀”——运用消防远程供水系统,探索出消防水带前置、前沿阵地分设的“寺庙消防应急战法”,在通往寺庙文物古建筑的主要道路靠前配置水带前置箱,预铺耐磨、耐腐蚀、抗老化的“红绿蓝”彩色水带,确保一旦有事,消防水源随时“供得到”,确保了快速从山下往山上供水。

  不仅如此,西藏消防救援总队结合实际,完善寺管会、公安派出所、便民警务站、消防等部门联勤联动联训机制,实现了“一键式、一次性、多部门”联勤联动、快速应急。

  守护每一盏酥油灯,守护万家平安幸福。初心不忘来时路,勇担使命再出发。下步,西藏消防救援总队还将在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大道上不断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笃行,为寺庙文物消防安全保护贡献更多更好的西藏智慧、西藏方案!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