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步伐坚实 “促发展”力度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银保监局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聚力金融“三项任务”,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取得长足发展,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十年来,西藏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从1777.87亿元增加至6381.01亿元,较2012年增长3.59倍;各项贷款增加至5365.93亿元,较2012年增长8.99倍,规模大幅上升,有力保障了各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保险业机构总资产增加至53.66亿元,较2012年增长11.56倍;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9.98亿元,较2012年增长5.26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银保监局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引导辖区银行业保险业围绕七大特色优势产业找准发力点,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出台加强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保险业开发青稞、牧草等特色种植业保险,藏系牛羊、奶牛、生猪和马匹养殖综合保险等十余种商业保险,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近三年,累计为特色优势产业投放信贷总量超100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川藏铁路、青藏铁路电气化改造、青藏油气管线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力打造一条条幸福线、团结路,切实提高全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十年来,西藏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增长8.86倍,达到1552.95亿元。保险业为各类公路、铁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承担风险责任3295.71亿元。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西藏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推动普惠金融保持“量增、价降、面广”发展态势。截至2022年6月底,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28.51亿元,较2012年增长8.64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扎实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正常合理融资需求,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超过54亿元,涉及企业超过1200余户。
与此同时,西藏银行业保险业不断向农牧区延伸服务网络。十年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设立网点307个,县乡两级“三农”网点和队伍覆盖率达到100%。构建“物理网点+自助设备+互联网金融+‘三农’金融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藏文版掌上银行菜单覆盖全区5261个行政村。
为促进绿色发展,西藏银行业创新信贷产品,先后推出“营造林贷”“乡村林卡贷”“幸福家园贷”“林权抵押贷”等绿色信贷品种,精准服务绿色产业融资需求。开发全国首款陆生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累计提供3.98万亿元风险保障,支付赔款5.65亿元,受益56.83万余户次。大力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牧草产量等绿色保险,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其中,“牧草产量保险”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金融创新试点项目。截至2022年6月底,绿色信贷余额达985.4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8.37%。
此外,西藏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市场准入工作程序,着力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十年来,新增金融租赁公司1家、村镇银行2家、财产险法人机构1家。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机构5家、人身险公司2家,累计新增各级银行保险机构和网点252家,占全区机构网点数量的27.27%。其中,人身险机构网点从1家机构3个网点发展到3家机构22个网点,覆盖全区7地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金融系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截至9月末全区贷款余额超5382亿元
近日,记者从人行拉萨中支了解到,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金融系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9月末,全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382.12亿元,较年初增加246.80亿元,增长4.81%,同比多增184.57亿元。[详细] -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生态富民工作综述:从“靠天吃饭”到“守绿成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