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海拔4900米的暖心检查站

发布时间:2022-09-06 14:21:00来源: 天上阿里

  海拔4900米,年平均气温-11℃,每年超过300天的极端冰雪天气,一眼看不到头的无人区,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检查站——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的真实写照。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扼守阿里边境管理区的东大门,疫情发生以来,大量游客群众因防控政策滞留于此,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积极协调疫情防疫点及普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为滞留群众临时建起了安置点,但对于滞留在这里的游客群众而言,这里虽然海拔高、气温低,但却是一个处处充满温情的暖心“疫”站。

  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为滞留群众耐心“讲解”

  “为什么不让我们通过,我们走了几千公里了,我们要回家!”“同志,请您不要激动,我们完全理解你的心情,现在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实行必要的管控措施,请您理解配合!”疫情暴发之初,这样的对话对于西藏出入境边境检查总站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党员先锋队队长杨国强来说,已经记不清解说了多少遍,重复劝说讲解也让这位曾经的“西北大嗓子”声音变得沙哑,多说几句话就得伴随一次剧烈的咳嗽,但他仍然坚定的劝解留守群众的一线阵地上。

  面对数百人滞留的疫情防控形势,该站移民管理警察比滞留的群众更加着急,人员车辆大量滞留,人员高反、物资补给保障、疫情防控、群众情绪安抚......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该站党支部第一时间组建2支党员先锋队,选派14名党员民警深入滞留游客群众,广泛开展防疫政策宣传,积极劝返滞留群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细致劝解,滞留马攸桥边境检查站游客群众情绪逐渐平复,从不理解到拍手称赞,很多群众陆续返回。

  12小时50顶帐篷,他们为滞留群众搭建“新家”

  针对滞留游客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第一时间协调联系驻地党委政府,连续奋战12个小时,在短时间内搭建起了50顶应急帐篷,可容纳200余人,应急保障棉被40套,并提供水电、日常生活物资等。

  该站坚持严格规范管理,对帐篷逐一进行编号,根据安置点人员管控风险等级,科学划分高、中、低三个区域,按照“红、黄、蓝、绿”划分区域内人员活动范围,放眼望去,整齐的帐篷、醒目的编号、规范的警戒区域划分,临时安置点井然有序,成为了滞留游客群众温暖的“家”。

  该站民警坚持每天对临时安置点开展防疫消杀,建立临时安置点“微信群”,第一时间发布《温馨提示》,及时讲解防疫政策,做好政策阐释,引导群众主动支持理解和配合防疫工作,做好自我防护,全力配合普兰县驻马攸木疫情防疫点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

  “没想到我们这么多人滞留在这里,还能住上帐篷,太感谢政府,太感谢移民管理警察啦!”滞留群众达杰激动地说道。

  一碗米饭一份冒菜,他们为滞留群众送上“温暖”

  “真香、真过瘾,太感动了!”马攸木临时安置点群众陆诗铭在吃到马攸木疫情防控组工作人员分发的饭菜之后感慨地说道。

  为全力保障安置点滞留群众基本生活,受阿里地委委托,马攸桥边境检查站作为主要力量负责安置点的疫情防控工作,阿里边境管理支队迅速增派警力加强管控,阿里边境管理支队边境管理处副处长、马攸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潘修竹积极协调各方,先后为滞留群众发放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410余件(盒),米面、糌粑共320kg,各类蔬菜100kg。

  工作中,该站民警走访了解到,在极高极寒的马攸桥,很多滞留群众已连续吃了10余天的方便面,希望吃上一顿“火锅”驱寒。

  “一碗米饭、一份冒菜”,看似普通的一份便餐对于已在马攸木临时安置点停留10余天的群众而言却并不普通,潘修竹组织集中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合驻地防疫人员储备物资,将为数不多的生活物资和蔬菜调配出来,尽最大努力为安置群众改善调剂伙食。

  滞留群众在搭建的微信群里向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表示感谢。

  来自北京的张女士激动地说,“实施管控以来,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在219国道上来回奔波,不知道如何应对,但没想到,到了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里虽然海拔高,但我们住上了应急帐篷,还有水电及饮食保障,这些真是想都不敢想,感谢政府、感谢移民管理警察!”

  这些暖心的场景只是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在疫情发生以来战“疫”一线的一个缩影。近日,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疫情防控和服务管理群众工作受到自治区、阿里地委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疫情无情人有情,凝聚力量向前行!马攸桥边境检查站,这里虽然海拔高,但住在临时安置点的51名群众心却很暖。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