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折射文化生活变迁
罗珠的家位于海拔约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作为一名公益电影放映员,罗珠从1985年起为农牧民放电影,足迹遍布藏北草原近200个村庄。过去,他用手扶拖拉机载着幕布、放映机、胶片、发电机,带着干粮和被褥,在当雄各村轮流放映,一圈下来有时要花3个多月时间。在西藏,像罗珠这样的放映员还有很多,他们踏遍雪域高原,用影片串起文化生活的点滴变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路未通,电力未普及,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看电影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满足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为了看一场电影,有村民拖家带口徒步十几里跑到邻村,“哪里有放映队就跟到哪里”;即便刮风下雪,大家也会聚在一起津津有味观看;影片结束后,还会在幕布旁跳锅庄舞。农牧民对电影的喜爱,鼓舞放映员不辞辛劳地奔波。2021年,西藏近500个基层电影放映队共放映公益电影超6.6万场,为幸福生活注入文化动能。
从胶卷放映机到电子放映机,从画面斑驳的老胶片到色彩缤纷的数字电影,从“有啥看啥”到“点啥看啥”,如今,农牧民有了越发丰富的观影选择,反映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升级。1998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2000年启动的“西新工程”,20多年间为西藏译制影片2400多部……一项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为农牧民带来更多文化资源、更好基础设施,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夯实基础。
多年前,西藏很多农牧民只能在电影幕布上观看才旦卓玛高歌的场景。今天,农牧民打开手机、电视也能观看。“村村通宽带”的实现,让人们能随时搜索感兴趣的文化产品,足不出户就能看电影、追网剧、上网课、看新闻。很多农牧民还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生活、展示才艺,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从电影屏幕一枝独秀,到手机、电脑等屏幕点亮生活,无远弗届的网络信号翻山越岭,改变了信息接收端口和文化参与途径,更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
目前,西藏已建成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100%。也要看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存在不足。一方面,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服务供给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公共服务普惠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偏远地区居民、“一老一小”等群体而言,公共文化产品仍然是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今天,通过电影下乡、农家书屋、普法讲堂等多种形式,基层文化工作者仍大有可为。以更精准优质的服务,让文化产品有人气、有热度,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共享。
随着时代变迁,露天电影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一些地方开始探索转型。在拉萨,露天电影转向室内,人们能享受到更加舒适的观影体验;不少放映员更加注重了解群众需求,安排放映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片、解决生产问题的畜牧养殖科普片;等等。一块块屏幕背后,变化的是需求,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公共文化服务定能浸润万家,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林芝市响鼓重槌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详细] -
西藏那曲:农牧民转型赛技能 草原生活甜又美
近年来,西藏那曲市致力于培养和发现技能人才,激励更多农牧民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以技能人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带动牧业产业发展。近日,一场农牧民技能大赛在羌塘草原上拉开帷幕,展现草原美好生活。[详细] -
西藏那曲举办农牧民技能大赛 促创业就业
记者13日从那曲市人社局获悉,那曲市第一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农牧民技能大赛决赛在此间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