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特写:珠峰科考“寻宝人”
5月初,珠峰脚下风雪频仍。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来了一群“寻宝人”。每天天一亮,他们就从帐篷出发,拿着铲子、镐,以及各种大小形制的容器,走向冰川、荒野和一条条小河寻找看不见的“宝贝”。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正在进行,这支“寻宝人”队伍来自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作为此次珠峰科考的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队,他们负责收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样本,分析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科研人员在珠峰地区采集土样(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我们这个工作看起来就像‘挖宝’。”科考队员、兰州大学博士生汪文强说,他们需要在珠峰不同海拔高度下,采集冰、雪、大气、土壤、径流、湖泊等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品。
队员们穿着红色冲锋衣,戴着厚厚的帽子、手套,走出帐篷,哈着白气,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海拔5200米到6500米,都有这支科考队队员们的身影。
珠峰地区高寒缺氧,虽然已经入夏,但是冰川融水汇流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在河流里采集水体样品需要提前一天把容器放入河中,等待一天后再捞出,才能完成采样和水体监测。带着团队在东绒布冰川区域采集水样的张蔚珍研究员告诉记者,采到的水样要抓紧做好遮光,不然阳光一照射,工作就白做了。
在东绒布冰川区域,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微生物指标水样采集(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珠峰地区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每天,科考队员们都要早起顶着寒风外出采样,午饭就简单吃点提前备好的面包、饼干,直到天黑才返回珠峰大本营。
大本营夜深人静时,他们还在抓紧处理采集回来的样品。科考队员刘阳说:“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对水体样品中细菌、病毒等生物的过滤和固定。”
科研人员正在提取冰川融水里的微生物(4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如果不及时固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病毒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刘阳对记者说道。
“我们团队专注于微生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将得到珠峰冰川径流初级生产力的第一手资料,对评估珠峰径流碳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张蔚珍说。
根据考察计划,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队预计在5月20日左右完成本次考察任务,珠峰冰川微生物的奇妙世界不久将被“寻宝人”掀开神秘面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英雄凯旋!“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队员顺利下撤至大本营
5月5日17时许,13名珠峰登顶科考队员安全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队员们身体状况良好安全圆满完成任务。[详细] -
登绝顶·探微观·解谜题——中国科考探秘地球之巅
5月4日,中午时分,执行“‘巅峰使命’——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的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详细] -
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八千米以上海拔高度
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