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故事丨绿染高原!西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14%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全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省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西藏共到位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202.3亿元,森林覆盖率由12.14%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2.3%提高到47.14%。
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发源地附近,一头牦牛行走在草地上(2018年9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 摄
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锡钦乡岗西村,曾经是一片荒滩,遍地是砾石、粗沙。通过人工种草,这片荒滩变了模样,1500亩半人高的绿麦草迎风摆动,给当地带来蓬勃生机。
绿麦草是中国科学院研发的高原耐寒植物,不仅根系发达、生长快,还耐旱耐贫瘠,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草项目指导人李勇生介绍,绿麦草春天播种,十月收割,生长期间可防沙固沙,收割后,草根则会在翻犁之后成为肥料改良土壤。
深秋是高原收获的季节。岗西村村民拉巴次仁说:“现在比过去幸福多了,以前这里都是沙子,草地很少,牲畜饲料都不够用。种了绿麦草后,不但牛羊吃得饱,环境也好多了。”
荒滩变绿地,得益于当地农牧民群众观念的改变。2020年,岗西村因地制宜开办种草专业合作社,当年尝试种植饲草8亩,收益明显。于是,当地在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和锡钦乡政府支持下,与中国科学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单位对接,接受科学种植理念,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锡钦乡乡长德青玉珍告诉记者,目前全乡近600名牧民参与种草项目,户均年增收可达1000元。
岗西村种草实践是西藏草原修复和草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绿哈达行动”中种植的人工草场郁郁葱葱(2020年9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孙非 摄
“十三五”期间,西藏大力实施防沙治沙、退耕退牧、还林还草、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了林草事业快速发展,完成营造林596.48万亩。
西藏尼玛县文部乡北村村民正在人工草场收割饲草(2017年9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十四五”期间将加大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狮泉河流域、朋曲河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的集中连片沙区封禁保护和治理力度,增加林草植被,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文字记者:田金文
海报拍摄:沈虹冰
海报制作:旦增努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宝“藏”故事丨轮椅上的梦想
2009年因为一次意外,觉列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面对挫折,觉列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消沉,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觉列感到十分温暖。[详细] -
宝“藏”故事·70年巨变|一杯青稞酒 浓浓高原情
每逢节日和重要时刻,青稞酒是西藏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千百年来,青稞酒文化已经成为西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
宝“藏”故事·70年巨变丨万水千山告别“道阻且长”——西藏桥梁隧道建设见证大国匠心
在西藏,公路、铁路的桥梁和隧道架起万水千山,加速畅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激活了“世界屋脊”人气和经济活力,唤醒冰封的高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