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援藏:在雪域高原谱写水利惠民之歌
中秋节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今年的中秋节,李志晶和团员们却只能在雪域高原上与家人“千里共婵娟”。
今年35岁的李志晶是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也是水利部第五批“组团式”技术援阿团(以下简称“第五批技术援阿团”)的团长。今年7月,他和14名来自全国水利系统的技术专家来到西藏阿里,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援助工作。
“和此前的技术援阿团相比,我们团最突出的特点是年轻,15名成员中12名是80后和90后。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西藏,更是第一次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李志晶说。
得知入选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时,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战略研究一处高级工程师李明亮既激动又忐忑。“这是我第一次进藏,虽然也参与过西藏水利相关的规划和战略研究,但从没到过阿里,也不知道身体能不能很快适应当地环境。”
阿里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境内有河流1200多条、天然湖泊200多个。作为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著名河流的发源地,阿里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做好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支撑阿里地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极为重要。但受特殊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影响,当地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一直是引进难、留不住。
来到阿里后,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成员对这一点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切的认识。
李志晶介绍,阿里地区水利局目前只有1名高级工程师,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第五批技术援阿团到来后,通过开展座谈调研,积极与阿里地区政府部门对接,提炼水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并充分发挥各位团组成员的优势,采取团队攻关的模式对各项任务进行分工合作。
他们的工作主要涉及水利规划、水政水资源、农村饮水安全、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以水利规划领域为例,第五批技术援阿团在阿里地区水利发展调研基础上修改完成“十四五”水利规划思路报告的初稿,形成了8个方面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为“十四五”期间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这项工作技术要求高、时间要求紧,对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阿里地区来说无疑是一项难点工作。
“针对这项任务,我们团组建了技术专家组,对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要求指导把关,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向当地工作人员普及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等工作的技术方法。”李志晶介绍。
此外,在阿里革吉县郭藏布河道治理项目、噶尔县门士乡索多门河道治理工程、噶尔县加木防洪工程等项目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团员们仔细讲解、耐心答疑,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当地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水利部共向阿里地区选派5个团组、103名技术骨干开展人才“组团式”技术援阿,对阿里地区水利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工作开展、专业水平提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出生的董章内是第五批技术援阿团中年纪最小的一名成员。由于工作的缘故,在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攀枝花分局工作的他,长期和家人分居两地。
董章内的爱人是一名教师,带着1岁多的女儿,一家人平常只有寒暑假能在一起。今年来援阿的时间正好和暑假重合了。
“来之前,我和妻子商量,她说:‘你要去就意味着整个暑假都见不到女儿了,但援阿的机会很难得,趁年轻应该去锻炼下,我支持你去’。”董章内眼圈有些发红。
不只是董章内,第五批技术援阿团中的不少成员,平时和家人都是聚少离多。今年是李志晶博士毕业后在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他算了算,平均一年自己至少在外出差100多天。“水利工程建设工地往往都在深沟峡谷的地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极其艰苦。这些年都是岳父岳母和爱人照顾儿子和家庭。”李志晶说,“选择了水利,就是选择了奉献。”
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的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压和含氧量不到其他省市的60%,受气压变化和含氧量减少的影响,不少在其他省市生活的人,来到阿里会出现鼻子出血、恶心、呕吐、失眠,甚至头部像戴了紧箍一样疼痛的高原反应。
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深入阿里各县在建工程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和调研指导时,经常要连续坐10多个小时的汽车。盘山道路九曲十八弯,人坐在车上昏昏沉沉,胃里翻江倒海。
“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到西藏,更是第一次来到阿里,为了确保不耽误工作,大家都努力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做到‘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李志晶说。
工作虽然艰苦,但一些温馨画面也留在了援阿人员心中。有一天,李明亮去靠近边境的一个村庄考察防洪和供水工程,从县城坐车过去,山路崎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到目的地后,一位藏族老大爷提着一个热水瓶、拿着许多纸杯,热情地招呼工作组成员喝水。虽然和老大爷没有什么语言交流,李明亮还是感到心头一暖。
李明亮一行离开时,正在修路的藏族群众停下了手上的活儿,热情地向工作组挥手送行。“我们也热情招手,祝他们‘扎西德勒’。看到水利工程让边境地区藏族同胞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我由衷地为自己是一名水利人而感到自豪。”李明亮激动不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援藏工作综述:雪域高原上的精准援藏之路
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70年来,这片高天厚土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如今正高歌阔步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康庄大道上。[详细] -
扎根西藏,他成为援藏干部的楷模
秋日的拉萨碧空如洗,松柏环绕的拉萨烈士陵园庄严 肃穆,蓝天映衬下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一座座墓碑述说着墓主人生前的光荣事迹。[详细] -
人民日报看澜湄——产业援藏,让氆氇制作焕发新活力
21日上午,细雨蒙蒙中,“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记者团走进昌都市经济开发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