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西藏日土县乌江村:雪山脚下书写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发布时间:2021-10-12 09:24: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f10cc0e3-0fa6-4aab-929c-2edb52396455.jpg
图为乌江村。记者 洛桑旦增 摄

  9月底,我们加强连和先遣分队追匪到日土宗。安志明也率2个连队赶到,我们连夜杀进了叛匪营地,匪徒早已逃走……战后,我们用105峰骆驼组织了一个运输队,支援阿里部队。

  ——摘自《喜马拉雅丰碑》

  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畔,坐落着风光秀美、和谐文明的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我们“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来到乌江村,在这里,记者了解到了一段段乌江村群众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国防建设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当向导越昆仑

  丹增加措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离世,他的故事是60岁的原乌江村党支部书记嘎桑龙白讲给记者听的。

  “丹增加措是乌江村本地人,我的父亲和他很熟。小的时候,我就听父亲讲他三次为部队当向导,翻越昆仑山的故事。”嘎桑龙白说。

  由于先遣连进军阿里的路线过于危险,在1951年秋,阿里和平解放后不久,阿里骑兵支队派出侦察部队,准备探索出一条从新疆大红柳滩至噶大克的新的驼队运输路线。

  要想在巍巍昆仑找出一条新路,那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当年,部队来到乌江村寻求当地群众帮助,得知丹增加措曾经多次往返西藏和新疆两地,便邀请他作为向导,随部队一起探路。

  面对部队的邀请,丹增加措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与部队官兵踏上前往新疆的艰苦征程。期间,他们先后穿过茫茫藏北无人区,翻过海拔超过5000米的拉纳拉达坂和奇台达坂,历时7天,终于抵达大红柳滩,为进出阿里开辟了一条新路。

  “据老一辈讲,在新藏公路修通以前,阿里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基本都靠这条路。”嘎桑龙白说。

  1952年,新藏公路开始筹建,部队再次找到老朋友丹增加措帮忙探路。这次,他又带着部队找到了一条从日土宗到大红柳滩的新路,1957年通车的新藏公路就是基本按照这条路线修建的。这条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成为保障祖国边疆安全和新藏两地经济建设的重要路线,时至今日,仍是西藏和新疆之间往来的唯一道路。

  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测绘部队来到乌江村勘测新藏两地的边界线,丹增加措再次陪着部队钻进昆仑山。

  从驼队运输线路到新藏公路再到界线测绘,丹增加措三次担任向导,诠释了一名普通牧民群众赤诚的爱国之心。

  守护祖国的边境线

  乌巴·平措南加一家五代人都生活在乌江村。从第一代人在这里盖羊圈、安家,到第四代人在科技战线上颇有建树,帮助当地配备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再到如今考上大学、走出阿里的第五代人义无反顾返回家乡工作,几代人念兹在兹,始终做着同一件事:守护祖国的边境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乌巴·平措南加作为家族第三代传人,接过守边卫国的历史使命,多次不顾安危协助部队解决困难。

  一年冬天,边防连要把羊群从封冻的班公湖南岸赶往北岸时,遭遇天寒路滑,大部分羊滑倒在冰上,随时会出现冻伤、冻死的情况。乌巴·平措南加得知后,立即赶往事发地,帮助部队把羊群安全拉上岸。随后,他又主动提出把这些羊合到自家的羊群里,义务替部队放牧到春季。

  还有一年,邻国部队转移了哨所。熟悉地形的乌巴·平措南加在边境线上艰难跋涉,帮助部队侦察到了对方新的哨所。

  后来,一场边境冲突发生了。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乌巴·平措南加毫不犹豫,将家里的170多只羊以及粮食、茶、酥油、糌粑捐献给部队,并精心挑选出90头牦牛,抛下妻儿父母,带着村里20多名青年,冒着炮火,在1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拼尽全力为部队来回运送了整整两个月的给养,直到战斗胜利。

  1984年,乌巴·平措南加当选为日土县政协委员,2008年离世,享年79岁。

  军民团结一家亲

  乌江村以嘎桑龙白为代表的干部群众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全力推进阿里地区“拥军爱民第一村”建设,续写了一段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佳话。

  1980年,19岁的嘎桑龙白在老一辈英雄故事的熏陶下,加入民兵组织,承担起为国守边巡边的职责,一干就是12年。期间,因表现突出,他被提拔为民兵排长,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那时条件很差,我们巡边基本上都是靠步行,一趟下来要走40多公里。”嘎桑龙白说,“每年大概巡边20多次,再恶劣的天气也得去。”

  1996年至2017年,嘎桑龙白一直担任乌江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有条部队和群众放牧常走的道路年久失修、路况极差,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嘎桑龙白四处奔走,争取到了道路硬化项目,解决了这一影响出行的问题。

  在嘎桑龙白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乌江村先后打造了村委会国防双拥教育阵地,每季度开展一次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建起了军民共建文化站、共建林。在“七一”“八一”等重要节点,组织驻地部队和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军民联欢、歌舞比赛、“双语”学习等活动。同时,驻地部队也会对群众开展不定期的送温暖活动,仅2020年就开展8次医疗服务,服务群众87户、537人,极大地增进了军民鱼水深情,夯实了军地共建基础。

  “现在,老百姓再也不用冒着危险前去支援部队了,但是我们为国戍边的心始终没有变过。”嘎桑龙白说。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