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西藏山南市“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发布时间:2021-09-17 09:21: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b78e33f3-b4a0-46b2-b19e-2684579a844a.jpg
琼结县非遗项目“金珠村百甲金代音乐”表演现场。通讯员 伦珠泽仁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忆。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通过非遗传承与保护工程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抢救、发掘、创新、展示、转化力度,推动非遗保护融入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擦亮了区域文化品牌,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文化内涵。

  非遗项目名录质量齐增。山南市通过聚合各方力量积极发掘和申报非遗项目,截至目前,共申报成功“扎囊木雕”“门巴族萨玛民歌”“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90项、传承人242名。其中,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14项、国家级传承人16名。有自治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18个、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4名;贡嘎县“杰德秀邦典”编织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错那县麻麻乡成为首批自治区非遗特色乡,不断健全了名录保护体系,形成了“藏源”非遗集群,拓展了非遗保护空间。

  交流展示舞台拓宽。山南市通过“走出去”打造对外交流“金名片”,众多优秀非遗项目多次参加区内外大型活动,增强了传承成果对外传播效益。2017年,乃东区“泽帖尔”编织技艺传承人巴桑被评为年度纺织非遗推广大使;2018年琼结“久河卓舞”作品《山南鼓舞》荣获全国民间文艺界最高奖“山花奖”;2019年“门巴阿吉拉姆”赴内蒙古参加“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展”活动;2020年贡嘎“克西木雕”传承人土登作品“切玛盒”成为西藏唯一入围杭州工艺周的作品;乃东区“泽帖尔”编织技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金奖,进一步彰显山南文化软实力。

  非遗保护与传承生机勃勃。“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3330.31万元,对山南市50个非遗项目和35支民间业余藏戏队进行扶持和抢救性恢复演出,完成29支民间业余藏戏队、14支卓舞队和民间歌舞项目传习所建设。民间业余藏戏队共开展藏戏演出活动640场,惠及观众384353人次。琼结“雪阿吉拉姆”、扎囊“扎塘藏戏”等相继恢复演出;措美“当许藏戏”《朗萨斐蚌》实现复排;藏戏剧目《顿月顿珠》搬上舞台,进一步补齐山南藏戏剧目的短板,传统八大藏戏剧目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成果转化助推传统工艺振兴。山南市注重非遗保护成果转化,让非遗项目通过经济增值实现振兴发展,带动致富增收。2017年以来,山南市102项传统工艺类项目实现创收6730万元,带动贫困户1401人次;组织各类交流演出111场,群众演艺实现增收607.296万元。乃东区民族哗叽编织专业合作社等16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展迅速,效益向好。2019年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导,重点以“泽帖尔”面料为主,精心推出“雅鲁藏布”现代藏装系列服饰70套284件,并亮相“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打造了非遗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新名片。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