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秋风起 风筝飞

发布时间:2021-09-09 09:21: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自治区群艺馆里的风筝文化展品。


图为制作精美的藏式风筝线轴。


图为放风筝的人。


图为拉萨风筝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穷在家制作风筝。


图为普穷的妻子边巴在整理风筝线。


图为风筝主体、风筝线和风筝线轴。


图为市民在拉萨河畔放风筝。

  秋到高原,风渐起,正是风筝高飞季。

  每年金秋时节,在拉萨城的上空,便会出现千百只风筝漫天飞舞、争奇斗艳的景观。在碧蓝的天空下,那些形状各异、如鹰似燕的风筝,时而高飞、时而低落、时而旋转、时而打斗,一旁观战或正在放风筝的人仰头观看,欢呼声、叹息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

  风筝在藏语中被称为“甲比”,意为“会飞的纸鸟”,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伴随藏纸的出现,西藏就有了放风筝的风俗。

  拉萨的风筝由风筝主体、风筝线和线轴三部分组成,结构较为简单。风筝主体都是左右长、上下短的菱形,中轴上一根细竹紧贴在纸面上撑起上下,然后横上一根弓形细竹支撑左右两边,风筝上大多绘有图案。常见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帮典(围裙)”“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嘎林(腿骨号)”等。

  在拉萨放风筝不比谁放得高,也不比谁的风筝扎得漂亮,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可以“斗”,最后风筝断线、风筝飘走者为败。

  “斗”风筝的秘密武器,就是风筝线。风筝线藏语称为“姑巴”,是双方“交战”过程中重要的武器,故而拉萨风筝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

  线轴也是藏式斗风筝时的重要武器。线轴,藏语称为“扩罗”,是用几根小圆木和两个等圆的木板做成的,像个车轮,有轴心和轴杆,线就绕在轮轴上。线轴有大小之分,线轴越大,收放线的速度越快。参赛者根据自己的年龄大小、手掌大小、风筝大小以及风力大小等因素来选择线轴,只有当线轴大小与实际情况相匹配,操作起来才得心应手。

  在位于拉萨河上游的蔡公堂,“斗”风筝高手的拉萨市民平措正忙着和他人“斗”风筝。熟练地放线、收线,平措控制着自己的风筝在空中迅速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战斗”几个回合下来,连胜几局的风筝从空中一头栽下,人群中发出阵阵惋惜声。平措稍作休整,弯腰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风筝重新投入“战斗”,至于掉来下的风筝,则会被围观人群迅速捡去。

  “拉萨‘斗’风筝的规则是,被割断掉下来的风筝,谁抢到就归谁。”平措一边操纵着手中的风筝一边说,“在拉萨,断了线的风筝,即便主人在身旁,也不会说‘那是我家的’。小时候,在放风筝的季节,我就冲上去抢无主的风筝,大家一拥而上,不看路导致落水、撞墙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抢到手才发现,风筝早已被扯烂。稍大一点,就自己学做风筝,给线上‘那’。现在工作太忙,就买现成的风筝,虽然少了亲手制作的乐趣,但放风筝的趣味可一点不减。”

  在拉萨河谷售卖风筝的摊位中,拉萨风筝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穷的生意最红火,经常有客人一买就是几十只风筝。

  59岁的普穷制作风筝已经有近20年的经验,对风筝器具也做了很多改良,他向记者展示摊位上自己制作的风筝线、线轴,对比多年前的制作图片,在实用和审美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

  “大风筝一只7元,小风筝一只5元,纯手工的风筝线每1000米50元,进口的风筝线在这边……”跟随放风筝的时间变化,普穷的摊位每年从8月1日摆到10月8日,每天可以卖出上百只风筝,收入颇丰。碰到年轻人来请教将风筝飞上天的秘诀,他总是技痒,亲自上阵为他们示范一下。

  “斗风筝时,选位置很重要,最好能骑在对方线上,如果能再缠上一圈就好啦。两根风筝线相遇时,自己的线一定要绷紧,快速收线或放线形成对对方风筝线的切割,两根线交织的时间只有几秒钟,要尽快把对方的线割断。一旦双方的线缠上,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收线,双方在此过程中比的是线的锋利度、风筝拖拽线的速度和玩家的技术。”普穷一边向顾客介绍“斗”风筝的经验,一边手持风筝演示。

  拉萨风筝制作技艺是各族人民长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有着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是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2006年,拉萨风筝作为西藏风筝的代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琼也成为拉萨风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享受风筝带给他乐趣的同时,他也不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拉萨风筝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身体力行地将拉萨风筝文化传承给更多人。

  “爸爸带过的学生里有待业青年、退休老人,他还多次将拉萨风筝的制作技艺带进校园,让学生们从小就感受到风筝文化是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如今,随着普穷年龄渐长,他的儿子米玛次仁也会在工作之余学习风筝的制作技艺,到父亲的摊位前帮忙售卖风筝。

  天色渐晚,平措的最后一个风筝也被“斗”败,他意犹未尽地和朋友约定明天再战的时间;米玛次仁和周围商家一起清理掉落的破风筝和断了的风筝线,收拾摊位准备回家。只有空中不断盘旋的风筝还在向远处飞去,飞向夜幕更深处。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人痴迷传统游戏斗风筝

    秋天的下午,是青藏高原阳光最强的时刻。拉萨河谷的微风吹着河水泛起波浪,河畔的天空中,红、黄、蓝色的风筝上下飞舞,不时还有风筝坠落,引来一群孩子追逐,这是西藏拉萨人喜爱的传统游戏——斗风筝。[详细]
  • 拉萨河谷秋收忙

    当前正值青稞收获季节,拉萨河谷一带农民抓紧收割,农田里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详细]
  • 蓝到失真!西藏纳木错入秋美如画

    目前入秋时节,纳木错湖面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壮美,远处则是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无人机视角下,纳木错像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西藏藏北高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