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袁晓勇(右一)在教学查房时给住院医讲解病例
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在西藏认真工作,克服医疗资源匮乏的实际困难帮助患者改善身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援藏医生袁晓勇发自心底地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新华网访谈了袁晓勇,听听他在援藏期间的故事。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华网:您在援藏期间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袁晓勇:援藏一年的时间里,我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制定了医院内分泌少见病的诊疗流程,规范了内分泌专科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还经常前往社区和其它地市做培训和会诊。
新华网:可否讲讲您在援藏期间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袁晓勇:我遇到过一个原发性矮身材的藏族患者。他来到医院时十分可怜——2岁时就停止了身高生长,有着16岁的年龄,却只有79cm的身高。经过检查,我们发现他的生长激素、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严重缺乏。从理论上来讲,治疗方案十分简单,只需要补充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就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他的身高体重太小,生长激素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监测血糖、血压等各种可能的并发症,以及要在生长到适当身高时补充促性腺激素。我们从很小的治疗剂量开始,每3个月对他进行一次检查评估,调整生长激素剂量。经过接近1年的治疗,他的身高增长了10cm。看到他和他的家人因为他长高之后十分欣喜,我发自心底地觉得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新华网:您在援藏期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袁晓勇:一是条件艰苦。我在西藏一下飞机就觉得呼吸费力、体力下降,当天晚上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出现了严重的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吸氧休息后才慢慢好转。当时就觉得,这里的干部群众和坚守了很多年的援友们,长期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真的很辛苦。
二是医疗资源匮乏。医疗工作者的援藏是有很大意义的。我刚才提到的患者,如果在北京的医院来看,算不上疑难杂症,但在西藏进行诊疗就比较困难。在诊治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各类激素结果支持和各种激素药物补充,在西藏都难以获得。后来我们跟检验部门反复沟通后才完善了检查,找了各种医疗资源才用上了生长激素制剂。也正因为此,我觉得我们医生来援藏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们把先进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带到西藏,可能以前无法在本地治疗的疾病就得到了治疗,患者就得到了救治。
新华网: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请问,您如何理解援藏精神?
袁晓勇:援藏精神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所有的队员,在高原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坚持工作,在工作中遇到重重困难尽最大努力克服,我觉得这就是践行援藏精神的具体举措。援友们一批接一批接力奋斗的奉献,丰富了援藏精神的内涵。
新华网:您是党员吗?
袁晓勇:我是党员。
新华网:请您结合援藏经历谈谈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袁晓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我来讲,就是要把心放到藏族同胞身上。在工作中,除了完成既定工作以外,还要主动想如何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给西藏的卫生健康事业水平带来一些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各族群众的健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左鹏:患者含泪感谢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发挥专业特长为妇科晚期重症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全方位开展帮扶,培养科室多名医生独立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详细] -
浙江推进产业援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近日,浙江援藏那曲—拉萨“飞地”产业园正式开园。吉荣服装、鼎岳制氧机、唯新实业等8大项目入驻园区。一期入园项目总投资4.7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4亿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