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王克明:让高原唇腭裂患者重拾自信
资料图为5月14日,王克明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带教授课。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今年5月赴西藏阿里义诊时,王克明为一位50多岁的藏族阿妈进行了唇裂修复手术。告别时,藏族阿妈双手紧握起王克明的手,贴在自己的额头。在藏族习俗中,这代表着极大的尊重和感激。
王克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中国官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也是该计划实行6年来的首位整形外科医生。报名援藏之初,他曾不确定“自己在高原能做些什么”,如今在高原的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回望这一年,却觉得收获满满。
在很多人印象中,整形外科医生开展的往往是割双眼皮、隆鼻这类为患者“锦上添花”的手术。这个专业在西藏有用武之地吗?这也是王克明赴藏之前的疑惑。但自从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他的每个工作日都在忙碌中度过,“身上的担子很重,觉得时间不够用”。
由于高海拔导致的缺氧、孕期饮食习惯、产检不足等原因,西藏婴儿先天性畸形发病率较高,加之很多外伤后导致的畸形病例,使得西藏患者对整形外科手术的需求巨大。这一年来,王克明已记不清看过多少例唇裂、腭裂、小睑裂畸形、烧伤修复等病症患者,做过的手术已近300台。在忙碌中,他也找到了属于医生最纯粹的成就感。
资料图为4月29日,王克明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义诊。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他曾在拉萨为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开展唇裂修复手术。她的唇腭裂其实已经历过多次手术,嘴唇畸形却始终未修复理想,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一直单身。术后第二天换药时,患处纱布揭开,患者的妈妈瞬间流泪不止,感激医生解开了女儿多年的心结。
“(在西藏)虽然缺氧劳累,需要吸氧吃安定药,但活出了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王克明曾在社交媒体上这样感慨。他坦言,近年来随着整形手术火爆,整个行业不乏浮躁之气。在西藏,自己本着“治病救人”的初心,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重拾美丽、重建自信,这让医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让自己找到了安定的内心。
作为整形外科援藏第一人,王克明在救治患者之外还承担着“开拓者”的重任。2015年8月24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国官方做出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医疗人才援藏从分散转向集中,把“输血型”为主的援藏方式转向“造血型”为主的援藏方式。
到达西藏后不久,王克明便协助医院向西藏自治区卫健委申请增设整形外科,并手把手从零开始培训、教学,做好西藏本地医学整形外科人才队伍的“传帮带”工作。
“高原最缺的是人才。仅靠我一个人做手术肯定不行,真正的援藏是把技术留下。”王克明说,由于此前医院并无整形外科专业,组建、培养队伍的过程并不轻松,有时候“挫败感”满满,但只能把脾气“咽下去”继续埋头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事医学整形美容的人多了起来,技术水平也逐步提升,目前医院已经可以开展多项整形外科手术。
离任在即,王克明心中多有不舍。他表示,自己会持续关注高原的整形外科事业,并继续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此我又多了一个故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援藏医生的“美丽故事”
王克明是山东泰安人,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2020年7月,他主动报名成为第六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之一,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详细] -
逆行4000公里,“回”西藏为病人复诊 援藏医生欧阳翔宇:去看看他们我才放心
此时,欧阳医生却做了这样的决定:“回”西藏,为他的老病人们复诊。这已经是欧阳医生第三次趁着假期远赴西藏探望病人,身在成都的他始终惦记着西藏的患者。[详细] -
西藏:北京援藏医生 千里送温暖
12月3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募集的1200余件爱心冬衣、过冬用品,打包成57个包裹,运抵西藏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彩渠塘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