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变迁丨西藏鲁朗:林海深处崛起的“生态旅游”小镇
离开波密县城,沿318国道一路向西,经过帕隆天险,在山谷间蜿蜒穿行,看到一片开阔地带,便是林海云雾间的鲁朗。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或“神仙居住的地方”,平均海拔3385米,田园秀美,山川壮丽,森林茂密,深受游客的喜爱,是川藏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以前,我们这里只有草场和林地,住着10多户人家。”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民平措介绍,当地的手掌参和土鸡,配上墨脱的石锅,成为客商游人途经这里时用餐的首选。
看到旅游商机的平措大叔率先在村里办起了家庭旅馆,生意红火。在他的带动下,扎西岗村及附近村庄有条件的家庭,也先后在国道两旁和自家院里开办起了家庭旅馆,参与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川藏公路旁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4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11年,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精心规划,总投资36亿元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开建。经过6年建设,一座布局合理、自然生态、现代时尚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小镇崛起在雪山林海脚下。
记者看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内柏油路纵横交错,酒店、民宿与自然融为一体,近一公里的商业街上分布着民族服饰店、手工艺店、小超市、“双创”基地、石锅鸡等特色餐饮店。围绕扎塘鲁错(湖)的是酒店民宿集群,在国道北边的是全国援藏展览馆、游客服务中心、鲁朗创客、学校等。
这是川藏公路旁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风光(4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风景秀丽的“颜值”,再配以高端大气的“品位”,鲁朗蜕变为游人客商追捧的“网红”打卡地。
“目前,鲁朗小镇有56家商户,3家五星级酒店,100多家家庭旅馆。”鲁朗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胡雄英说。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将旅游扶贫作为对口援建鲁朗的重点路径,已输出20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开展系列培训数10场,培训农牧民达300人次,推动农牧民家庭旅馆升级转型。有64户村民的扎西岗村,其中52户开办了家庭旅馆,同时参与骑马、射箭和文艺演出等旅游产业。
在鲁朗恒大酒店,旦增正在引导客人(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离开土地的鲁朗人,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27岁的旦增是扎西岗村人,现在已是鲁朗恒大酒店VIP客户的“贴身管家”。每月工资6000多元,离家5分钟的车程,既能照顾家里的民宿生意,又能学到管理技能,旦增觉得挺满意。
身穿崭新的藏装,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旦增精神十足:“我家4间房的旅馆已升级为精品民宿,向游客提供早餐,还能做石锅鸡,全家年收入翻了好几倍。”
在让当地群众顺利吃上“旅游饭”、致富奔小康的同时,鲁朗还成了很多异乡人追寻的远方。
在牛棚改造成的民宿里,唐海玉和央金大姐在聊天(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17年9月,32岁的唐海玉和爱人来到鲁朗旅游,在罗布村散步间隙看上了央金家的破牛棚。“老公特别喜欢房子的原始风貌,周围有河流和草甸,环境很好。”当唐海玉提出寻租愿望时,央金家却拒绝了她。
因为房子破旧,不适合居住,纯朴的房东不愿让别人吃亏。“我们精心做装修加固方案,反复给央金大姐和家人做工作,磨了半个多月,总算租下来了。”唐海玉说,“我们对牛棚进行了改造,装修成为简约风格的特色民宿,2018年开门迎客,生意一直还不错。”
在林芝逐梦众创产业园,陆锦华正在向实习生介绍情况(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鲁朗,吸引了林芝逐梦众创产业园到此落户。园区负责人陆锦华说:“自2017年入驻以来,这里已成为大学生和农牧民的创业资源平台,已培养孵化了11家自营企业,现入驻企业82家。”
胡雄英介绍,鲁朗小镇下一步将按“一镇两翼”继续打造,即扎西岗村等4个村以旅游服务为主,拉月村等5个村以养殖藏鸡、奶牛和大棚种植为主,兼顾温泉康养,实现茶旅融合,“生态旅游”小镇的服务能力和品质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重走天路看变迁】雪域高原上的濒危植物“庇护所”
盛夏的纳帕海,深蓝如洗的天空、纯白多姿的云朵倒映在平静的湖水里。绿油油的青草、星星点点的牦牛、犏牛与牧民、游客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优美画卷。[详细] -
【重走天路看变迁】喜马拉雅南麓养鲑鱼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的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奔涌向南的帕里玛曲河里孕育着中国的一种珍稀动物——亚东鲑鱼。[详细]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西藏波密:“藏王故里”看今昔
碧蓝澄澈的天空,堆琼叠玉的雪山,如绢如练的帕隆藏布江……沿着川藏公路西行,车过然乌湖,便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西藏林芝市波密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