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爱跨山海,山海亦可平——一位天津“80后”援藏教师的“青春之歌”
3000公里相距遥遥,间隔山海、耳目难及;3000公里却也很近,打开心窗,温暖情谊就能直达心底。
2019年,“80后”青年英语教师、天津市宁河区宁河镇中学德育主任陈洪顺来到当时仍是深度贫困县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从渤海湾畔到雪域之巅,陈洪顺用大手牵住孩子们的小手,用奉献与坚守唱响了知识扶贫的“青春之歌”。
陈洪顺(中)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2020年9月9日摄)。新华社发
初遇:跨越千里的“圆梦”之旅
援藏支教的梦想,很早就开始在陈洪顺心中生根萌芽。2019年5月3日,他从天津启程前往西藏昌都,离目的地越近,心中的声音愈发清晰——正当青春,一定要竭尽所能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历经三天,陈洪顺的双脚终于踏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从昌都邦达机场到贡觉县中学,山路蜿蜒狭窄,一侧是险峻的高山,一侧是湍急的澜沧江水。“实际路程比我想象中远得多,山路足足走了6个多小时,下车时我的腿都酸麻了。”
“行路难”只是陈洪顺入藏后面临的首道“关卡”,随着时间推移,更多难题接踵而至。
头重脚轻、血压升高……抵达贡觉县,严重的高原反应当晚就席卷了陈洪顺全身。“说完前半句话,后半句好像噎在嗓子里,怎么也说不出来。没睡多久就会憋醒,一早起来,鼻子里甚至有血痂。”陈洪顺说。
由于眼压高,陈洪顺的双眼经常充血,看东西就像隔层纱;过敏反应、潮湿阴冷更是见怪不怪的“家常便饭”。“夏季几乎每天都下雨,由于过敏,我的脸总是红肿着;秋冬季的雪更是说来就来,盖着两床被、铺上电热毯,才能勉强入睡。”
虽然有诸多不适反应,但陈洪顺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学生们清澈而渴望的眼神仿佛明媚的阳光,消融了一切身心的辛苦。
“孩子们的小脸红扑扑的,眼神里充满对新来老师的好奇。”陈洪顺说,孩子们的汉语水平不错,能够与他在课堂上顺畅沟通,而他也会学习藏文,不断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
贡觉县幅员辽阔,人们大多以放牧为生,有些家庭几代人从未走出山区、看过外面的世界,知识贫困的问题依旧存在。
为此,陈洪顺主动加入了学校控辍保学的队伍。他回忆说,学校当时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成员大多上了年纪、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人觉得“读书无用”,希望孩子回家种青稞、做农活补贴家用。
为把孩子拉回课堂,陈洪顺和其他教师一次次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关心开导学生的同时争取其父母的支持,终于让这名学生重返校园。“现在孩子已经考上高中、继续求学之路,相信她的未来会更美好。”
陈洪顺向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中学的学生们讲授经典诵读技巧(2020年6月22日摄)。新华社发
陈洪顺给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中学的学生上课(2020年4月30日摄)。新华社发
融入:从观念相融到心意相通
控辍保学的家访经历让陈洪顺深深感受到,教育是“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也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治本良方。为了让教育之花开遍高原,除了关注孩子的思想,家长观念的转变同样重要。
此前,由于路途遥远难行,家长和教师的见面机会少得可怜。在陈洪顺的积极推动下,学校举办了首届家长会。教师做“纽带”、学生当“翻译”,在周密的准备与安排下,家长会第一次将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联系在一起。
“我们给家长介绍了学校教育的动态、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也使很多家长切实感受到了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陈洪顺说,这次家长会的成功举办给教师们增添了信心,也使家长会自此成为学校一年一度的“保留动作”。
教育扶贫,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从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培养入手,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陈洪顺在心中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组织常规公开课与听评课活动、每周开展教研例会、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教法……作为英语组组长,陈洪顺多次在校内开展示范课、公开课,鼓励教师们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在陈洪顺的努力下,“示范带动”的效果逐渐显露。“以往英语老师的课件比较单调,单纯靠一支笔和一张嘴;现在课件内容越来越丰富,与学生互动的同时,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辅助,孩子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意愿更强了。”陈洪顺说。
陈洪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2月25日摄)。新华社发
情深:山海相望,情谊绵长
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使陈洪顺返回西藏的时间一延再延。虽在天津,他心里却一刻也没离开过西藏的学生们。3月25日,一接到复课通知,他就赶忙动身回校,没想到却在离学校不到20公里的山路上遭遇了交通事故。
颈椎胸椎膨出、双侧韧带肿胀、多处软组织挫伤……接踵而来的病痛让陈洪顺度过了一段煎熬的时光。
“身处高原伤病恢复缓慢,每天头痛难忍,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陈洪顺说,最初的两周自己颈部基本不能动,右腿成了“大象腿”,短短十天内体重就掉了16斤,“医生建议我回天津休养,但我放心不下学生们和英语组。英语老师是学校的稀缺资源,我这一休息,别的英语老师要忙不过来了。”
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陈洪顺休息两周能够下床走动后,拖着还未痊愈的身体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
对他来说,孩子们的问候就是一剂良药。有的学生倒好热水、搬来椅子,让陈洪顺坐下讲课;有的学生在他的办公桌上留下小卡片,提醒老师注意休息……孩子们的关爱让陈洪顺感动不已,也更坚定了他传授知识的信念。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洪顺参与了在西藏的教育扶贫,也见证着贡觉县中学师生的成长和进步。在梦想的推动下,学生们学习劲头更足、兴趣更浓郁;随着教学方法与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老师们授课更积极、与学生互动也更顺畅。
2021年2月,陈洪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是我一辈子的荣幸。这份沉甸甸的奖项不是颁发给我个人,而是授予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这整个群体。”陈洪顺说。
一次援藏行,一世雪域情;此爱跨山海,山海亦可平。“虽然现在返回了天津,但我仍将西藏昌都看作第二个家。”陈洪顺说,他与远在西藏的老师和孩子们仍然保持着沟通互动,“这份情谊让高原不再高不可攀、雪域不再难以触及,我这辈子都将永远铭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陕西援藏教师贾利军的阿里支教情缘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详细] -
援藏教师的开学第一课
-
援藏教师李春林:用真心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李春林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后,担任了高一(3)班和(11)班的数学老师。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接触后,她和孩子们展开了一次特殊的沟通,想以此来增进对孩子们的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