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找一找,62年里你家有几件东西“退休”了?
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就好像62年前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开展民主改革,
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
把西藏历史的“冬天”永远画上了句号,
从此,百万农奴翻身解放,
温暖的阳光普照雪域高原!
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62年过去,今天的西藏,已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脱贫摘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美丽西藏建设成效显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通过一组高原藏家人的生活物件,细数雪域高原发展变化。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百姓用来打酥油茶的工具。
过去,酥油桶一般以木质为主,打茶时需上下抽拉,费时费力。
如今,只需轻轻一按开关,电动酥油搅拌机就能制作出醇香可口的酥油茶。
背水桶
“背水桶”曾是西藏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具之一。
每天清晨或傍晚,不少农牧民(多是妇女)会背着水桶去数公里外的水源地凿冰取水。
2001年以来,西藏在74个县(区)全面推行建设高寒地带饮水安全工程。
如今,干净的自来水通到了院子里,农牧民下河背水逐步成为历史。
藏袍
过去,百姓藏袍一穿就是一两年。
以氆氇(毛织品)为主的藏袍质地粗糙、色彩单一、穿戴不便。
如今,藏袍已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
质地考究、色彩丰富、季节分明的便装广受青睐。
墨镜
由于西藏阳光强烈、降雪量大,曾经,西藏农牧民佩戴牦牛毛编织的眼罩防止雪盲及白内障等疾病。
如今,各类护眼产品琳琅满目、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白内障等曾经困扰西藏群众的眼科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农牧民放牧生活更加方便。
牛粪
“屋外囱口生烟、屋内烟尘呛人”是西藏许多农牧区冬日生活的写照。
如今,“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逐渐在高原大地广泛使用,既清洁,又环保。
黑帐篷
黑帐篷,藏语为“芭”,是由牦牛毛编织而成的。
过去,黑帐篷是牧人的家,虽携带方便,但保暖性、抗风雨差。
如今,国家实施“小康新居”工程,广大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的安居房。
马鞍
藏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
过去,交通不便,马是西藏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对马鞍有着特别的讲究。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体交通的形成,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已取而代之。
二牛抬杠
昔日高原人背畜驮青稞、麦子,“二牛抬杠”踩场打麦。
上世纪60年代,西藏农村第一次使用内地制作的铁犁代替延用数百年的木犁。
上世纪70年代,拖拉机第一次进“公社”大院,藏族人民以迎接“新娘”的隆重仪式迎接“铁牛”。
如今,在西藏农村,拥有拖拉机、汽车不再是稀罕事,现代农业机械早已覆盖高原乡村。
策划:沈虹冰、罗布次仁
统筹:张京品、普布扎西、刘东凯
记者:春拉、格桑边觉、晋美多吉、觉果
编辑:李小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各界纪念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纪念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当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新馆在拉萨正式开馆。 [详细] -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新馆3月28日开馆
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62年后,3月28日,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新馆在拉萨正式开馆。[详细] -
西藏纪念百万农奴解放凸显制度自信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纪念日。当地官方依惯例在前晚发表电视讲话,并在当日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和各族各界座谈会。与往年稍不同的是,西藏佛学院亦公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同步纪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