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拉巴:修佛之外提升文化修养亦重要
巡视寺院、安排工作、接待宾客,寺庙的日常管理工作,拉巴持续了数十年。这位年过五旬的僧人,17岁便在大昭寺开始了漫长修行。
众所周知,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活动场所,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大昭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修行之外,拉巴肩负寺里多项工作。今年藏历新年前,多地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大昭寺为杜绝新年朝佛拥堵,暂时谢客。如今假期结束,大昭寺恢复正常接待,疫情防控仍不敢懈怠。
去年疫情暴发时,大昭寺在西藏宗教场所范围内率先谢客。他坦言,朝佛信众多,寺庙里僧人、消防员等有200余人,群体聚集,一旦感染后果严重。
疫情下管理寺庙,拉巴压力颇大。不过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少不了佛学智慧。除了规章制度,也需要温情化管理。
在西藏,从出家到去世,寺庙是僧尼们终生修行生活的地方。拉巴介绍,寺里僧人病了要照顾,学经偷懒要严宽并济引导,生病开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寺里也会竭尽全力帮助。
他说,与社会相比,寺庙僧人没有家庭矛盾,管理相对简单。
除了僧人身份,拉巴已是连任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僧人能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献策,他认为,新时代下,“袈裟委员”们不应只是念经诵佛。
过去数年,他提交了环保、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科技保护文物等方面的提案。这些佛门之外的议题,在他看来,关乎社会福祉,与佛教教义不无关联。
全国两会临近,他更关注宗教僧尼群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西藏推行“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
对“宗教上有造诣”,拉巴感受颇深。他生于上世纪60年代,封闭西藏开始逐渐开放,僧尼学习单一的状态“解冻”。时下,学习渠道和平台增多,僧尼们也能获得政治、法律、互联网等佛教之外的丰富知识。
他表示,虽然不可能每个僧尼都成为高僧大德,但是潜心学习是必然过程。
同时他认为,修行也要适应社会环境,佛教教义也是经历了时间淬炼形成的。
他举例,大昭寺是西藏的名片,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众。大昭寺僧人形象也代表了西藏的形象,若语言能力差,知识水平低,难树立大寺形象,更难担当传播藏传佛教文化重任。
拉巴说:“其实大昭寺一直注重僧人的文化修养,2003年,寺管会就成立文化班,教授藏汉英三种语言,有40多个人学习。”
他还说,社会在进步,寺庙不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修行之外的生活也要接触社会,现在很多僧尼自我意识到,修佛也要扩展知识,提升文化修养,“不然像手机支付最常见的生活技能都不会,就跟社会脱节了”。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拉巴希望,西藏僧尼综合素养能在“四条标准”中获得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全国政协委员图登克珠:为民族团结教育鼓与呼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多次赴西藏的红色文化基地调研。[详细] -
全国政协委员图登克珠:建议西藏加强高原疾病医保覆盖、加大青稞牦牛产业投入
图登克珠为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参事,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等履历丰富。[详细] -
全国政协委员洛卓加措:为萨迦寺申遗而不懈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萨迦寺寺管会常务副主任洛卓加措这些年一直为“申请萨迦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奔走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