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十三五”以来西藏富民强边工作综述:像格桑花一样扎根祖国边疆

发布时间:2021-01-18 09:04: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目本村是察隅县最为偏远且不通公路的村庄之一,山高路险,灾害频发,资源匮乏。

  五年前,在这个小村庄,29户人家里有24户是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仅2300元。

  75岁的目本村村民扎西旺杰介绍,以前,村里的孩子到乡里读书,要走一两天的山路,道路弯曲陡峭,很多孩子因此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年龄。目本村村民的最高学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庄。

  边地不富,则边疆不稳,国防不固。自治区强边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边境建设,提升边民生活水平,不断壮大守土固边力量。

  “十三五”期间,目本村群众整体搬迁至目本新村。从目本村到目本新村,一个“新”字折射出这个小村庄脱胎换骨般的大变化。

  走进村民扎西旺杰家,藏式楼房引人注目,屋内现代化家用电器与藏式家具一应俱全。从窗户望出去,村里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整齐的藏式院落尽收眼底。“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在家门口就能坐公交车、买东西,非常方便。”

  “现在,孩子们去上学,十几分钟就到了。”在察隅县上察隅镇目本新村,村委会主任恰珠激动地对记者说。从原来偏僻的地方搬迁至新村后,家家户户不但住上了新房,而且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转变,都在积极寻找致富奔小康的门路,有的买车跑运输,有的学习烹饪技术,在村里开起了茶馆……

  不仅搬得出,而且要能致富。着眼于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西藏坚持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重点,大力发展边境特色优势产业,做到经济社会和边防建设统筹推进、人民生活和边防实力同步提升。

  察隅县下察隅镇沙玛村,曾经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沙玛村的特色养殖等致富项目搞得如火如荼。

  从沙玛村村委会所在地向河谷地前行一段,一片更加宽阔的平原地带出现在眼前,这里正是下察隅镇沙玛村种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每天在家门口工作就有200元补助,等这些树长大了,结出的石榴卖出去,村里还会分红。”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月的村民玛珍说。

  强边建设,鼓起来的不只是边民的腰包,爱国固边意识也极大地提升。大家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如格桑花般扎根祖国边疆,守卫神圣国土,用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的关心关怀。

  在察隅县上察隅镇松林村,村寨上空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尤其引人注目。而这样的景象,在察隅县其他边境村随处可见。

  “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不光是我们,就连我们的下一代都知道要坚决守护国家的领土。”巡边员、松林村村民次旺卓玛说,她每天的任务就是用脚丈量这片土地。

  边民安居乐业,就是最稳固的边防。正如沙玛村村委会主任扎西朗宗所说:“边境旧貌换新颜,激发了边民稳边护边的积极性,许多富裕起来的村民自发地承担起巡山守边的责任,形成了‘一村一堡、一户一哨’的护边格局。”

  边民在边境一线地区生活,不仅有熟悉边境的优势,而且有守护家园的天然情感,是守边固防的原生力量。

  洛扎,山南市最为偏远的一个县区;拉郊乡杰罗布村,洛扎县最为偏远的边陲。尽管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却是边疆群众世代用心守卫、宣示主权的“精神高地”。

  1995年,拉郊乡乡长古桑旦增动员哥哥次旺旦增、弟弟平措罗布和舅舅索朗群培、米久扎西赶着62头牲畜、带了不到10斤的大米、数量不多的糌粑和半麻袋土豆来到杰罗布,开始了放牧守边生活。

  “那时候,这里大半年都是大雪封山,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米久扎西回忆说,当时这里基本没有人烟,仅有的两间小屋也破败不堪,还要防备不时出没的棕熊、豹子等野生动物。

  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祖国边防,确保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西藏对边境地区628个行政村,实行以住房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富民产业、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小康村建设。

  2016年,杰罗布村被纳入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两年后,杰罗布边境小康示范村建成。至此,杰罗布村由一个偏远牧民点“华丽转身”为边境小康示范村,彻底告别了无水、无电、无通信、无房住的历史。

  “柏油路通了,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到县城。”古桑旦增说,“如今的杰罗布村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

  有边境发展、边民富裕,才有稳固的边防。今年已经81岁的索朗群培老人说:“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让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生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子子孙孙都要为国家守好边疆。”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西藏各族群众心向扎根边陲,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坐标……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