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昔日小村庄“变身”非遗文化旅游新村
位于雅砻河谷腹心带的扎西曲登社区素以“传统村落、藏戏之乡”名扬西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赋予了该社区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扎西曲登社区以丰富的非遗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依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提升,不断创新、丰富文化内容,“非遗文化”“藏戏之乡”“藏家民宿”“古村落文化”等成为激发扎西曲登社区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建设非遗文旅小村
富有藏戏人物特色的导览牌、扎西雪巴藏戏演艺厅、民宿……近日,记者来到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看昔日的小村庄如何“变身”,成为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充满文化古韵的旅游新村。
扎西曲登社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面具藏戏扎西雪巴发源地,于2017年被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2019年乃东区委、区政府确定该社区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20年6月22日,该社区接待第一批团队游客,同年7月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树立乡村旅游标杆,近年来,乃东区编制相关规划,全面加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水平,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充分挖掘扎西曲登社区的旅游潜力,推动扎西曲登文旅小村建设,完成了村庄向旅游新村的转变。
群众在家挣钱
40号民宿、41号民宿、42号民宿……排号加上户主姓名、联系电话与评星,这是扎西曲登社区的民宿。“每个民宿根据房主的喜好,装修都不一样,但床的大小都是统一规格。昌珠镇还为民宿购置了黄面具藏戏小挂件、抱枕、床旗等软装用品,使民宿温馨并充满文化韵味。”扎西曲登社区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说。
走进一间民宿,墙上有房主与游客的合影。58岁的房主仁增白玛拿着抹布,擦拭着桌子的边边角角。仁增白玛家共有7口人,以前的收入来源是种田与打零工,现在把家改成民宿后,每天只需将民宿收拾妥当即可。
“我的年龄和现在的工作很相符,每天把家里打扫干净,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里就把钱挣了。目前,前期的投入也全都回来了,还赚了1万多。”仁增白玛开心地说道。
自2020年6月22日扎西曲登社区接待第一批团队游客以来,截至目前,共举行藏戏歌舞表演100场(次)、锅庄篝火晚会10场(次)、村级文艺队收入5万余元,团队游客自助餐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民宿接待游客达6500余人,为群众创收32.5万元。
打造旅游综合商业体
昌珠镇镇长胡新微介绍,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在保护和传承藏戏文化的基础上,抢抓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充分利用乃东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成果,积极争取资金,聘请第三方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为扎西曲登社区抢注“藏戏第一村”全品类商标,扎西曲登社区黄面具藏戏得到了产权保护,旅游开发具有了法律支撑。
截至目前,通过多渠道对接,目前扎西曲登“藏戏第一村”合作旅行社共有8家。此外,昌珠镇同自治区旅发厅正在积极筹划“乃东·西藏源来在这里”拉萨推介会,重点宣传昌珠旅游线路和住宿补贴办法、旅行社联合宣传促销办法、雍布拉康骑马团购价等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配套,提升旅游环境品位,我们计划在扎西曲登社区建设集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一体的旅游综合商业体,使旅游配套达到预期效果。”胡新微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保护良好生态 铺就幸福小康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藏努力将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良好的生态正在成为西藏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详细]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珠峰脚下 瓜果飘香
都说“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珠峰脚下的西藏自治区白朗县,是怎么从一个传统的农牧县变成西藏粮仓和果蔬之乡的?[详细]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色果拉村:解放手和脑 奔上致富“快车道”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退伍军人米玛主动拿出自家4.5亩玉米地,给村里建打麦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