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岗巴路径”:从“羊”肠小道到阳关大道
“咩咩咩……”冬日里,岗巴县31家养羊合作社存栏的15万余只羊叫声此起彼伏。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附近的村落”,巍巍雪山造就了岗巴县独特的水土,孕育了远近闻名的岗巴羊。但是,在这片平均海拔4700米的土地上,脆弱的生态环境、粗放的牧业生产,一度成为广大牧民群众通往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瓶颈制约。
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岗巴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今年以来,岗巴县以农牧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为契机,以岗巴羊养殖繁育为抓手,主动融入珠峰藏系绵羊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探索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农牧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构建激励约束相容、多方共同参与的政策支持体系,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交出了一份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喜人答卷。
党建引领,让组织活力赋能发展动力
岗巴县高寒、碱性水、矿物质丰富的自然环境,让羊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食后不易上火,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人入社、羊入圈、地流转、劳转移”,循着自治区、日喀则市的工作思路,岗巴县委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充实工作力量,牢固树立“考党建就是考合作社、考合作社就是促脱贫”的理念,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脱贫优势,大力推动珠峰藏系绵羊产业向更低投入成本、更高产出效率、更多品牌附加值、更紧密产业链条、更稳定质量水平、更协调资源承载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实现了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发展目标。
在孔玛乡德庆村,温暖如春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内,一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活动正在开展。脱贫户普赤听得认真、不时鼓掌。听完宣讲,她告诉记者,除了这种集中宣讲,各级党员干部多次去她家,讲解政策、解决困难。今年,她将28只绵羊都入股到了合作社。“党员干部们干事公平公正,将党的好政策真正送到了家门口,加入合作社,放心更舒心。”普赤笑着说。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岗巴县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形成了“县级领导点对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级干部督促抓、乡村干部一线抓”的工作格局,培育壮大、规范提升养羊合作社,促进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目前,岗巴县新建养羊合作社圈养基地19个、改造提升8个,5个村加入龙头企业日喀则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同时,29个行政村2368户、10135人全部加入当地岗巴羊合作社,实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农牧民党员、边缘户、贫困户、残疾人入社率100%。
创新驱动,让科技效能迸发综合效益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岗巴镇门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尼扎,在市县两级职能部门的组织下,两次组团赴内地参观考察后,感慨地说。
如今,岗巴县上下都充分认识到,集约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优质的家畜品种是基础,饲草料生产供应是关键,科学技术是手段,产业化是出路。有了“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合作社+农牧民”这个大舞台,现代畜牧业的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就有了配套实施的广阔空间。
高品质的母畜群体是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岗巴县积极优化母畜群结构,建立母畜群按等级、年龄和生产阶段分群管理制度,打破母羊季节性繁殖的限制,充分发挥母羊繁殖生产潜力,建立母羊“两年产三羔”的快繁技术,调整育肥出栏时间与市场需求同步,建立育肥肉羊的“四季均衡化生产”模式。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岗巴县积极协调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实施了“特色家畜岗巴羊选育与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项目,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选育、推广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珠峰藏系绵羊良种。
在位于龙中乡查那村的岗巴县珠峰藏系绵羊原种羊基地,60岁的冶建国和27岁的琼是一对“黄金搭档”。冶建国是日喀则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专门从青海省聘请过来担任基地负责人的养殖专家,而土生土长于查那村的琼已经成为岗巴县重点培养的技术人员,担任基地负责人冶建国的助理,协助管理基地98个羊圈中的1.6万多只羊。“现在每个月工资有4000元,在家门口上班,还能跟着冶建国学到育种、育肥、防疫技术。”琼感激地告诉记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岗巴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有序做好“地流转”工作种植饲草,有效保护了天然草场,做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丰收”。“次仁桑珠家里30亩地不种青稞了。”面对岗巴镇琼修村村民们议论的“新鲜事”,次仁桑珠心中有底。在技术员和党员干部的引导下,他认识到,现代产业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积极融入产业分工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我们村海拔高,青稞种植效益不如海拔低的地方,但是却非常适合种饲草,今年卖草就收入了2.4万元,家里还留了2万斤干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益却比种青稞要高。”次仁桑珠的账算得清清楚楚。
制度保障,让产业热度散发民生温度
合作社好不好,农牧民群众心里有杆秤。
看到去年孔玛乡黑绵羊农民养羊专业合作社入社家庭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处于观望状态的普布旺堆今年主动将家中的11只羊入股到合作社。“再也不用围着几只羊转了,也不愁羊卖不出好价钱。今年我外出打工挣了15000多元,年底还能领到合作社分红,明年我准备买辆运输车,挣更多钱。”普布旺堆喜笑颜开地说。
合作社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合作组织,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更能产生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产业发展、乡村善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脱贫攻坚、守边固边等方面发挥着多维功能。岗巴县在创建自治区级农牧民养羊专业合作社示范县过程中,通过制度保障,让养羊合作社与农牧民群众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个适合当地实际、吸纳众多农牧民参与、能够常态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代畜牧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眼下,该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对合作社理事长、饲养员、农牧服务中心人员、乡村振兴专干等人员强化科学养殖、运营管理、规范建设等培训,有效提高合作社内生发展动力。
传统牧业的转型升级,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岗巴县因势利导,建立健全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机制,构建“政府+劳务输出合作社+村居劳务经纪人+农民工”的组织模式,确保富余劳动力能够稳就业。该县按照“400万元以下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发包当地合作社”的要求,将总投资2400余万元的11个400万元以下项目发包给当地农牧民施工队、合作社建设。目前,实现转移就业人数3880人,完成计划目标的107.77%,劳务创收3928.11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26.71%。
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新机遇孕育新生机。岗巴县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做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质量与效益并重,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稳步做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羊舍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利用等工作,吸纳更多农牧民群众嵌入产业链、共享利益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岗巴县吉汝村: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边疆盛开
裁一朵白云,化作深情的哈达,献给远道而来的亲人。正午的阳光正艳艳地照耀着大地,在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党群综合活动中心门口,迎接本次采访团的工作人员已在此等候多时。[详细] -
西藏牧业改革的岗巴探索
全村加入合作社,牲畜集中养殖,释放出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实现生产力的最大释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