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三步走”工作综述:用一技之长敲开致富之门

发布时间:2020-12-14 09:19: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就业,一头连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在充分尊重农牧民培训和就业意愿的前提下,依托农牧民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详细摸底群众需求,按照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等由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原则,开展精准技能培训,有效满足了群众学习一门技术、找一份稳定工作的需求,为全区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区培训农牧民35万余人次,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55万人以上,累计实现劳务收入160亿余元,培训和就业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

  第一步:摸清培训意愿

  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区各乡(镇)派工作人员深入农牧民群众中开展调查摸底,做好培训意愿收集和分类梳理,“自下而上”统计汇总培训需求并拟定培训计划。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农牧民技能培训需求数量的逐年增加,各级兑现培训补贴4.2亿余元,免费举办各类农牧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农牧民就业技能。

  在尼木县尼木乡的就业培训宣传引导下,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拉姆辞去了餐馆服务员工作,于2019年4月报名参加了县人社局举办的中式烹调师培训班。经过培训,拉姆拿到了中式烹调师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并被培训学校评为当期中式烹调师培训班优秀学员。培训结束后,拉姆在家乡开起了藏餐馆,月收入9000元以上,全家也顺利脱贫摘帽。

  “作为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我很开心自己能有一门技术,彻底摆脱了只能干一些简单体力活儿的局面,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家里也脱贫了,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拉姆如是说。

  第二步:做好岗位对接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精准度,突出企业在农牧民培训中的作用,各级各部门根据群众培训意愿,积极协调驻藏央企、区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采取先定岗后培训的方式,依托全区各类培训平台,全面推广“订单定向式”培训,逐步构建起了培训、就业、增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农牧民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

  林芝市开展了3300个名额的茶产业、藏猪产业、林果产业和旅游产业“以工代训”,让农牧民群众边接受培训边就业,实现了出家门进厂门、就地就近就便就业。

  2017年,白朗县农民旺久借白朗县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的机会,参加了蔬菜种植“订单式”技能培训,并顺利进入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蔬菜种植工作。如今,旺久的蔬菜种植技能已经达到只听别人描述就能准确判断问题症结的程度,工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他的大儿子扎西云丹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现了转移就业,同父亲一样,成为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如今,旺久一家的经济收入每月至少13000元以上。

  第三步:抓实精准培训

  精准化培训是传统培训的“升级版”。西藏人社、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管理使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农牧民培训补助资金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等专项资金,以市场为导向,精准对接企业用工要求,根据群众培训意愿开展精准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针对有培训意愿的已脱贫人员和收入相对较低群众,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全部纳入培训范围,优先保障、优先支持满足其培训需求。同时,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企业等培训实施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通过送教上门、“以工代训”“订单定向”等多种方式实施好培训。

  截至目前,推进旅游产业全链条人才培训专项行动,完成七县(区)160名家庭旅馆从业人员旅游民宿培训。同时,紧紧围绕“一带四基地”建设需求大力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培训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2000余人。针对川藏铁路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开展钢筋、电焊和工程机械维修等“订单定向式”培训。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