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昌都市脱贫攻坚:藏东百姓美好生活“成色”足

发布时间:2020-12-06 08:53: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3.46万户17.05万人,贫困发生率24.95%,这是2015年昌都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数据。

  面对脱贫路上的艰难险阻,近年来,昌都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5年过去,昌都脱贫亮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贫困村退出1127个,实现了11县(区)脱贫摘帽。

  上下联动彰显使命担当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5年来,昌都市制定符合昌都实际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编制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15个分项方案,出台符合昌都实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到了脱贫攻坚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时限、有主体。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

  向巴旦曲是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选派支部书记。短短5年时间,加日扎村便实现了华丽蜕变,从2015年的“空壳村”“薄弱村”到如今的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万元。

  2016年以来,昌都市先后选派114名市、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298名优秀“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市、县、乡三级2481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将837名优秀干部调整到深度贫困村……广大一线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人人都是参与者。在芒康县德吉康萨安置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家庭有不少,曲珍两口子就是出了名的肯干愿干。

  2018年4月,曲珍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德吉康萨安置点,依靠扶贫小额信贷,曲珍成了甜茶馆的老板娘,丈夫拉桑在县城跑起了出租车,全家月收入近万元。

  和曲珍家一样,越来越多的藏东贫困群众纷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实现了从“要我致富”向“我要致富”的转变。

  凝心聚力提升“三保障”水平

  在脱贫攻坚战中,昌都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凝心聚力抓好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

  在全面改善农牧民群众安全饮水工作中,昌都市始终坚持“一条底线,两个重点”,分类制订了维修、新建、改造等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2016年,昌都市实施了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总投资2100万元,重点解决3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2869户12858人的饮水问题,2017年7月底全部完工,同年8月15日整体投入运行。

  2018年以来,昌都市又先后筹措资金7.8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5%,供水保证率达到95%。

  教育优先发展是昌都市既定战略。在严格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40项国家、自治区学生资助政策基础上,昌都市建立健全昌都籍贫困学生精准扶贫教育资助救助制度,实现了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已脱贫的芒康县嘎托镇嘎托村加它一家,现在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

  在加它一家最艰难的时候,不仅享受到了诸多扶贫惠民政策,三个孩子上学也得到了教育扶贫资金救助。加它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国家的好政策让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昌都开展的健康扶贫行动为因病致贫的群众送去了一个个“大礼包”,筑牢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基。

  住房安全有保障,幸福生活才有盼头。从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村上空俯瞰,临近紫曲河的几十套新建平房,是该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于2017年4月动工,2017年11月,37户155人搬进了新房。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昌都市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68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万人,目前已全部实现入住。同时,累计投资2.78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8万户,农牧区贫困人口危房实现清零。

  多措并举促群众持续增收

  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近年来昌都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昌都市围绕“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产业布局,重点扶持深度贫困地区种植、养殖、加工、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资源开发等产业项目。

  家住贡觉县阿旺乡莫农村的普巴,4年前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在贡觉县阿旺绵羊养殖帮扶政策的扶持下,普巴领到了50只阿旺绵羊。

  3年过去了,他家的绵羊数量发展到了近100只。

  根据扶持政策,在保持总数50只绵羊的前提下,每成活2只小羊羔可以出售1只成年羊。普巴掰着手指高兴地说:“今年底,我可以卖15只羊,按市场价每只2500元算,能赚接近40000元呢!”

  累计开工产业扶贫项目848个,完工产业扶贫项目720个,带动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昌都市发展精准扶贫产业的答卷!

  绿色生态经济,既绿化国土,又富民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2015年来,察雅县发展万亩经济林时的承诺。

  如今,5年过去了,11985亩、52万余株的杂交构树、苹果树、桃树等经济林已初见成效。

  万亩经济林不仅“绿了大山,绿了江岸,护了生态”,也让投工投劳的1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均增收4500元。

  2018年以来,昌都市完成经济林建设26239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87户6211人,年人均增收3300余元;完成林木种苗基地建设11502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3户1999人,年人均增收4200余元。

  拓宽就业渠道、打造优势产业,强化科技兴农、加大劳务输出,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技能水平,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随着一项项促增收措施的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在藏东大地结出了丰硕成果。昌都市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一步转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