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44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南部由低海拔沙漠隆升高山森林
4400万年前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样子?有何重大环境变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丁林院士等最新研究发现:4400万年前,在印度大陆向北俯冲作用下,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贡觉盆地由海拔700米的沙漠,快速隆升为海拔3800米的森林。
科研人员采集贡觉盆地河流沉积地层中的碳酸盐岩结核,用于古高度计和古温度计测试。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团队 供图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8日发布消息说,丁林院士团队与中外合作单位共同完成的这一青藏高原史前重大环境变化研究,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
该研究首次利用多种定量指标重建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东段的隆升历史,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从低海拔沙漠到高海拔森林的重大环境转变,并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对于亚洲季风格局和区域环境类型演化的驱动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博士生熊中玉介绍说,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中部,从东向西主要包括横断山、唐古拉山和喀喇昆仑山,是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世界屋脊的“脊梁”,其形成、隆升对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古环境格局都有重要影响,此前国际上缺乏对分水岭山脉从低到高隆升过程的详细研究。
贡觉盆地位于横断山北部,是研究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隆升历史的理想地区。2016年和2018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团队两次深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北部,对贡觉盆地进行野外科考,发现两套截然不同的沉积地层:下部地层以风沙沉积和河流沉积为主,形成于相对干旱的环境;上部地层以湖泊沉积为主,形成于相对湿润的环境。研究团队还在河流沉积的细砂岩中发现棕榈植物树叶化石,显示当时盆地气温较高。
研究团队利用氧同位素古高度计和碳酸盐岩古温度计,结合棕榈植物化石、高精度火山岩年代学、气候模拟和前期研究结果发现,5400万年前,以贡觉盆地为代表的藏东南地区还是一片低地,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年均气温高达约24摄氏度,形成大面积的沙漠,生长着亚热带植物群。
论文通讯作者丁林院士指出,到4400万年前,在印度大陆向北俯冲作用下,贡觉盆地抬升至3800米,藏东南地区快速抬升至与现今相似的海拔高度。他认为,伴随地势抬升,季风开始在藏东南地区起主导作用,气候变得较为湿润和凉爽,年均气温降至7摄氏度左右。同时,植被类型也发生变化,开始出现高山森林,接近现今藏东南地区的环境类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质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几十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几乎踏遍了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土地,谈起当年翻山越岭找矿的经历,多吉脑中涌起无数幸福难忘的回忆。[详细] -
珠峰高程测量,你有哪些期待?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对于其高程测量,你有哪些期待?[详细] -
西藏已开建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
西藏已开建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其地震等级监测能力(监测范围羌塘无人区除外)能够由3.5级扩展至3.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也将得到有效提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