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西藏唐卡艺术迎来划线发展

赵朗 发布时间:2020-06-28 08:46: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标准的制定是设定唐卡品质底线,而非上限,旨在延续传统工艺原真性水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西藏唐卡画院高级顾问尼玛次仁27日就西藏唐卡划线发展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传承至今,各流派自成系统,表现形式多样。2006年,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西藏自治区《传统贴(堆)绣唐卡地方标准》出台,这一标准由西藏官方发布。

  西藏唐卡画院是参与该标准起草的成员单位之一。尼玛次仁介绍,贴(堆)绣唐卡早在明代已盛行,是唐卡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藏语中统称“国唐”,因工艺类似贴花,“堆绣”便由此而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延续至今已成俗称。

  此标准规定了传统贴(堆)绣唐卡的材料、工具、制作工艺、技术要求、产品分类、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适用于传统贴(堆)绣唐卡的制作、科研、教学、销售、传播、管理及相关领域。

  他说,不同于绘画唐卡,贴(堆)绣唐卡由唐卡画师画出白描图案,再由技师裁剪布面并拼接缝制而成。

  唐卡作为艺术品,为何要划线发展?

  尼玛次仁表示,唐卡传统上以宗教题材为主,功能比较单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走进艺术收藏界和文化旅游市场,“唐卡市场繁荣是好事,但是不能坏了传统唐卡文化的原真性。很多人打着唐卡艺术的旗号,以次充好,打破传统唐卡绘制规律。”

  所以,2016年《西藏唐卡分类标准》顺势而出,从材质和制作方法、内容和题材、风格和流派进行了分类。另外,《西藏传统手绘唐卡地方标准》出台,对画布材质、颜料成分、作品规格、绘制技艺等方面对传统手绘唐卡划定了等级界定。

  有部分专家对此提出质疑,唐卡制定标准并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

  尼玛次仁认为,标准制定只是对传统唐卡的制作工艺提出了底线要求,在坚持《造像度量经》规范的基础上,对艺术创作不设定上限,对唐卡艺术家创作、创新无局限性。

  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唐卡全产业从业者上万人,唐卡画师和学徒约有3000人以上,50人以上规模的培训机构有10余家。目前,西藏官方评定的等级唐卡画师有140余人,是西藏传统唐卡艺术传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唐卡前所未有的市场繁荣,尼玛次仁表示,在西藏唐卡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中,今后还将继续启动《西藏传统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地方标准》《传统画笔、画布制作工艺地方标准》和《西藏唐卡传统装裱工艺地方标准》等系列标准的编制和发布。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