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搬迁群众畅谈新生活:摘帽是新奋斗的起点
伴着和煦的阳光和微寒的风,记者一行来到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欧玛亭嘎村。位于村东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尼玛拉杰家,在焕然一新的客厅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茶点、饮料,一家四口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以前住的房屋,是夯土结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尼玛拉杰指着新居后面的一栋旧房说。记者看到,那栋旧房破旧不堪,现在主要用来堆放杂物。
2016年底,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协调下,村里实行“插花式”搬迁政策,将“危房”进行统一审核,然后对住户实施搬迁,建房资金全部由色尼区政府承担,村民不用出一分钱。
“多亏党和政府出资,我们终于住进了温暖的大房子。”搬进新房后,尼玛拉杰对生活的信心也大大增强了。2018年,在色尼区和那曲镇的组织帮助下,尼玛拉杰先后参加了挖掘机、藏餐、花卉种植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2018年底,刚拿到挖掘机铲运和桩工机械司机五级证书的尼玛拉杰,就匆匆到附近的工地忙活开来……从去年初开始,尼玛拉杰辗转那曲各县以及拉萨等地,在各个工地上从事开挖掘机的工作,收入也不断增加。
尼玛拉杰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要加倍努力,让自家的腰包鼓起来。
走进林芝市察隅县珠拉村村民嘎太家的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宽敞、崭新的“小别墅”。洁白的院墙下栽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院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嘎太一家在2016年被纳入低保贫困户,也是该村唯一一户低保贫困户。嘎太家中共有8口人,其中有3个孩子和2个残疾人,严重缺乏劳动力,家庭负担重,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农业生产和林下资源采集,生活十分拮据。
从嘎太口中记者了解到,前些年,他们一家人挤在低矮、破旧的石头房子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国家各项政策扶助下,家庭年人均收入大约为4600元,基本能满足家庭的开支。
如今的嘎太一家早已搬进了新屋,屋内家具摆放整齐有序、美观大方,厨房里各种厨具齐全、干净整洁。
提起这些年的变化,嘎太激动地说:“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好生活。我们要加倍努力,依靠勤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也时常教育孩子,要时时刻刻把党和政府的恩情记在心里,长大了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回报社会。”
旦增曲扎现在居住在山南市贡嘎县昌果乡扶贫搬迁安置点,他们一家今年刚从措美县古堆乡扎西松多村搬迁过来。
“平时家里就我跟老伴俩人,现在大儿子在内地上学,女儿在山南市打工。”旦增曲扎说,“这里天气暖和,新家很敞亮,对面就是通往山南市区和拉萨的高速公路,很适合居住。”说到这里,旦增曲扎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旦增曲扎的老家在深山里,恶劣的气候加上路途遥远,很难走出深山,现在看到这里的环境与出行条件,他已经准备好出去打工挣钱。
“从前买蔬菜瓜果之类的很不方便,但现在几乎天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旦增曲扎说。
有些搬迁群众,刚搬来不久就开动脑筋,在搬迁点上做起了蔬菜瓜果、餐饮等生意。“以前,我差不多一年都在山上放牧,辛苦一年下来收入只有4000多元。今年在搬迁安置点附近的工地上打工,4个月就有1.2万元的收入。”旦增曲扎高兴地说。
“搬到新家,我们现在的日子真是过得比蜜都甜,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记者临行前,旦增曲扎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易地搬迁户:家门口做“德嘎”,防疫增收两不误
近日,在拉萨市蔡公堂街道恩惠苑社区里,一群戴着口罩的人正忙着制作新年供品“德嘎”(一种油炸面食)。44岁的次仁巴珠一边看着锅里渐渐熟了的德嘎,一边告诉记者:“这是最后一锅,炸完就等着分红了。”[详细] -
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村的“年味”
大地回春,雪域高原迎来了隆重的藏历新年。各家门楣换上了崭新的香布,插满五彩酥油花和麦穗的切玛被摆上藏族百姓的厅堂,新年的祝福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短信传送到万家……高原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年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