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西藏当雄牦牛有了“身份证”

发布时间:2019-11-20 08:57:00来源: 西藏日报

  立冬时节,地处藏北草原的拉萨市当雄县,茫茫的草甸金黄一片,残雪未消,阵阵寒意。成群的牦牛慵懒地摇着尾巴,低头啃食冬草,悠然自在。而在净土牧场的牛舍里,正在育肥中的200多头牦牛,咀嚼着鲜草、干草与精饲料混合的草料,有滋有味。

  不论在野外,还是在室内,这些牦牛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扫描它们的电子耳标,年龄、户主身份、健康状况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西藏当雄,藏语意为“天选牧场”,辽阔的草原、丰美的水草使这里成为牦牛的天堂。但长期以来,简单粗放的养殖方式、牧民惜杀惜售的传统观念、产业链发展滞后等问题,使得当地百姓家庭出现“有资产没资金”的窘境,阻碍了牧民致富的步伐。

  “这么好的牦牛,产业搞不起来,牌子就打不响,就没销路,百姓的收益怎么保障?”当雄县县长其美次仁说。

  2015年,当雄县提出打造“身份证牦牛”,通过电子耳标(芯片)记录牦牛生长过程及健康状况,实现牦牛养殖科学化、制度化,并建立了当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追溯体系。

  农牧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可以帮助消费者追溯到产品源头,查看农牧产品质量相关信息,是一项保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新举措。而当雄县走的是,依托以“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为品牌的产业链,积极探索高效养殖育肥技术,实现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子。

  如果说,牦牛肉可追溯体系健全了牦牛养殖过程中的信息记载,那么科学牧场的投建使用则进一步提升了牦牛品质。

  2017年,在当雄县龙仁乡的郭庆村,净土牧场正式建立,牦牛科学养殖的“种子”埋在了这片沃土里。人工培育鲜草7日长成,1吨种子可产10吨鲜草,解决了冬季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天然精补饲料补充牦牛营养需求,牦牛饲养变“吃饱”为“吃好”;畜牧兽医全程跟踪牦牛,及时预防和发现疾病,为牦牛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经过科学育肥,牦牛冬季掉膘的问题得以解决,每头牛还能增重40公斤左右,出栏时间减少2至3年,并且肉质更加鲜嫩。”净土牧场负责人阿旺多布吉说,“另一方面,舍饲、半舍饲结合的饲养方式有利于草场生态保护,草畜平衡也能得到保障。”

  科学养殖带来的模式创新,也为当地牧民开辟了致富渠道。净土牧场采取的“牦牛入股、草场流转、牧民入园”经营方式,不仅稳定了牛源,还让牧民获得了收益,一举两得。牧民扎西次丹就尝到了甜头。

  今年8月份,扎西次丹将家里的30多头牦牛入股到净土牧场,得到30多万元的同时,年底他还能分红3.6万元。此外,他还在牧场里打工,专职养牛,每月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干得好还有绩效奖励。

  扎西次丹说:“以前家里牛不少,但是一年也就卖个四五头,收入4万多元,哪能和现在比啊。现在仅靠分红和工资,我一年就能挣7万多。”

  据介绍,牦牛入股,是按照牧户在草畜平衡畜载量指标内,以牲畜活体称重每斤20元的价格入股,每年再根据入股价的12%分红。此外,净土牧场还流转了郭庆村13余万亩草场,以每年一亩地2元钱的价格租赁,流转资金由村委会负责统一兑现给牧户。

  如今,当雄牦牛已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完成了当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SC”认证。随着牦牛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全国各地的订单也接踵而至。

  2018年上海餐饮协会订购了当雄300吨牦牛肉,中国肉类协会牛人俱乐部与当雄签订了3年销售1亿元的合作协议,江苏昆山等地设立了当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体验店……

  小小的牦牛“身份证”背后,是当雄县探索现代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百姓增收致富的产业依靠。(据新华社拉萨电 记者:王泽昊 刘洪明)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