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藏香氤氲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藏香已成为吞巴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图为吞巴村民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厂房内分装藏香成品。孙靖宇摄
在高原大地,有一抹香宁静而古幽、神秘却寻常,它便是伴随藏族百姓日常生活的香雾——藏香。净手、点灯、燃香……在西藏,人们新的一天都始于点燃一根藏香。说到拉萨的藏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尼木县。尼木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到2016年底经济总量仍处于拉萨市末位。致贫的主要原因为产业结构单一,生产与经营方式传统,生产、经营、市场要素缺失。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尤其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如何助力这一古老、传统和经济落后地区搭上致富快车,是时代出的一张历史考卷。
“世外桃源”旁的高原“香”城
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一路向西,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春风轻拂,一路桃红相伴,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小城——尼木县便在藏香缭绕下呈现了。尼木,藏语意为“麦穗”,这里人文荟萃,古韵悠长,普松藏雕、雪拉藏纸、尼木藏香并称为“尼木三绝”。这里拥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唐卡,有中国唯一的藏文字博物馆,更是藏文字诞生地和藏香发源地,被誉为“文香故里”。
对于熟悉西藏且喜欢藏香的人来说,吞巴并不是个陌生的地方。公元7世纪,出生于逻些鲁热岗(今尼木县吞巴镇)的吞弥·桑布扎,尊赞普松赞干布之意创造了藏文字,被后世誉为“吐蕃七贤臣”之一。功成名就、荣归故里后,他见乡邻饱受疫病频发、缺医少药之苦,遂将文成公主带来的大唐香道和藏医药文化相结合,发明了西藏第一圣香——尼木藏香。因功效卓著,秘制配方历经千年而不衰。现在的吞巴镇仍然有279户藏香专业制作户。
一座高原“香”城,拥有代代相传的精妙手艺。浸泡、研磨、制粉、配药、搅拌、成型、阴干的工序让香料的组合便有了神奇的功效。传承千年的手工工艺,纯正的古老配方,虔诚细致的制作过程,从葱翠之间到广阔高原,当微风吹动万物,也将尼木乡间的藏香传奇传诵得优雅而动情。
悠悠古藏香传承千年匠艺
吞巴镇境内的吞巴河常年奔腾不息,由雪水、山泉汇成的河水奔流不止地流向雅鲁藏布江。在吞巴河沿岸,隐秘的树林中以水为天然动力的水车在“哐当哐当”不间歇地劳作,流水声与水车劳作时的声音相互交织,形成一曲动听的交响曲。这便是用来磨制藏香原材料柏树的水磨,水磨沿河流自然曲线分布,两百多部水车伴随着奔腾不息的河水日夜不停地转动,构成一条长达数公里的“水磨长廊”。1300年来,吞巴人得到了吞弥·桑布扎的真传,一直采用水磨磨制木浆制作藏香,这一技艺自千年前流传至今。
西藏尼木藏香素有“雪域第一藏香”美誉,制作藏香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要求极其严苛。用于制作尼木藏香的主料柏树,是从400多公里外的林芝运过来的,木料需要放在吞巴河中浸泡几个月,使之变软发酵。然后利用水磨将它磨成木浆,将木浆晾晒成香砖后,再将香砖磨成粉状,辅以藏红花、甘松、当归、甘青青兰、里克土、藏木香、康巴草、杜鹃叶、藏茴香等名贵藏药,遵循秘制配方制作,而后将“香泥”放入当地特制的牛角工具里,用手将其挤压成一根根笔直的线条状。在这过程中,考验着制作者的耐性与坚毅,需要静心、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将香泥挤成粗细均匀、笔直的藏香。再经背风阴干成型后,由五色彩绳精心捆扎,分类包装后方可销售。尼木藏香收集了全世界最纯净的空气和水,蕴含着雪域高原最纯正的芬芳,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悠远的历史。
独特的制作工艺、纯天然高品质的原材料,令尼木藏香闻名遐迩。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村民旦增说:“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村所依靠的则是藏香,小时候听着水车声响个不停,从未想到藏香会发展成为家庭增收的支柱产业。现如今,藏香制作技艺都已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尼木藏香也随着游客“走出”了吞巴镇。2008年,尼木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并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广告科负责人拉珍告诉记者:“‘尼木藏香’是全市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对授权企业也进行了广告宣传方面的量身指导,希望擦亮拉萨品牌,让尼木藏香走得更远走向世界。”
北京对口支援助力藏香产业提档升级
为做大做强藏香产业,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尼木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二三”的藏香产业发展思路、“四位一体”的藏香产业发展布局、“四体一位”的扶贫带动机制,由北京援助资金4000万元修建了尼木县藏香产业园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占地83亩,总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分生产厂房和体验中心两部分。该项目于2018年底竣工,2019年投产。产品上,初期有康养、提神、调理等3大类18种产品,主导品牌为中高端养生用香,还可为特定用户生产定制产品。由尼木县恩泽居委会易地搬迁农牧民合作社组织生产。
近年来,在党中央“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下,北京市先后选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赴拉萨工作,在给西藏带来资金、技术和项目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理念,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赵金祥表示:“尼木县藏香产业园,通过坚持党委统领引导、企业合作运营、百姓积极参与,将藏香制作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相结合,进行品牌推广和创意衍生开发,从而形成产业化发展。同时园内推出系列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藏香,将尼木藏香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集生产、展示、体验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藏香生产基地。”该项目实现了“党委+企业+合作社+易地搬迁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帮扶合力,谋求共赢发展。对于促进贫困群众的扶贫巩固、就业增收、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规模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尼木县藏香产业园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达产后,可为合作社社员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吞巴镇手工藏香制作户279户1395人的标准化生产和销售,实现产品“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同时,相关产业联动能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按照2019年生产计划,将生产藏香50吨,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润600万元。利润40%用于分红,60%用于扩大再生产,恩泽居委会扶贫搬迁的100户群众预计户均年增收2.4万元。尤其是北京市顺义区国企北京顺义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与尼木县3个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尼木县村民奔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赵金祥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现如今,“尼木三绝”之一的藏香千里迢迢赶到北京,丰富着首都人民的生活。
1300多年前,吞弥·桑布扎在吞巴河边建造的水磨,伴着生生不息的水车声和沁人心脾的柏木香味,书写出藏香水磨之源的悠久故事。现如今,藏香成了一缕“高原芬芳”,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对口援藏、企业运营的优势,藏香非遗工艺得到了保护、传承与发展,藏香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正成为尼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时光流转,岁月赋予她的使命层层累加,从平常的生活用品,到百姓致富的金砖,历经千年的藏香正悠然吐露着绝美的芬芳。致富路上,藏香氤氲。
-
深圳文博会袭来最炫“西藏”风
深圳文博会是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重要展示平台。[详细] -
西藏尼木县三家藏香合作社获300万元订单
5月16日下午,三家西藏尼木县藏香专业合作社各获得100万元(人民币,下同)订单,一合作社负责人达瓦·扎西顿珠称,此次订单金额占三家合作社往年全年销量的50%左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