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流域面具制作论坛举行
拉萨河流域面具制作论坛举行
政府搭台,非遗传承人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3月29日,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拉萨市文化(文物)局和达孜区文化局共同承办的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话活动之拉萨河流域面具制作论坛,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布塑面具制作技艺传习基地举行。本次论坛是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的首次实践。
搭建传承人交流平台
当日上午10时,拉萨布塑面具制作技艺传习基地迎来了很多陌生的面孔,包括拉萨面具制作技艺自治区级、拉萨市级、县级传承人,以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学者、文化设计师等。拉萨市文化(文物)局副书记、副局长卫东告诉记者,为了活动达到既定的效果和意义,他们专程组织了达孜区的布塑面具制作技艺、曲水县的俊巴皮具制作技艺、城关区的藏戏面具制作技艺、墨竹工卡县的达普藏戏面具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面具制作传承人与设计员、非遗专家、非遗保护工作者同聚一堂,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解答相关问题。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公司设计员也将面具类作品带到现场进行了展示。
活动期间,各传承人就各自传承的项目情况进行了交流,文化公司设计师也分享了文化产品创新与发展和文化产品包装需求和成功案例。非遗专家对面具制作传承和创新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卫东说,面具制作技艺是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传统技艺类项目,保护是所有工作的核心,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市场,要求非遗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有产品创新、包装、提档的意识,非遗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寻找到新的产品销路。“拉萨市文化局会继续加强面具制作技艺保护,搭建传承人交流平台,在非遗产品产业化的道路上,实现政府搭台,企业与传承人进行更好的对接。”卫东说。
用现代理念研发非遗产品
西洛是拉萨布塑面具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也是西藏面之缘品牌达孜区传统手工艺合作社的负责人。西洛告诉记者,他从事拉萨布塑面具制作20多年,从小学习面具制作。2013年拉萨布塑面具制作技艺被选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西洛被评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西洛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只做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他的面具制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直到2012年注册成立达孜传统手工艺合作社。“后来,市场需求一直在增加,我们不仅做羌姆和藏戏面具,还研发了包括藏戏服饰等一套的产品。去年开始,我们发现旅游市场对面具需求也很大,就研发了一些旅游纪念品,目前已经注册了商标,一直在邀请专家提各种修改意见,希望准备充分之后推向市场。”西洛说。
此次活动邀请到了自治区艺研所副所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阿旺旦增,他表示,像这样传承人与设计团队之间进行“对话”,是非常好的。“现在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他自己既是传承人,又是设计者,同时还是销售人员,这样集多个角色为一身的情况,使得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局限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设计公司、设计团队及相关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设计包装,会对非遗产品的开发起到很好的作用。”阿旺旦增说。
阿旺旦增还说,如今非物质文化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即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让非遗活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保证传承人传承非遗项目的前提下,让设计人员参与到非遗产品的包装、logo以及产品等的设计当中,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市场需求去开发一些产品,用现代理念研发非遗产品,将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
3月28日,西藏民族大学的一天
3月28日清晨,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西藏民族大学的操场上映着朝霞冉冉升起,万余名师生齐聚这里,共同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也拉开了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详细] -
光阴里,从农奴的孩子到国家干部
凝视着自治区公安厅为纪念“3·28”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而举行的微信征集照片中投票率很高的一幅照片——黑白照片里是个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而彩色照片已俨然有一股子威严,看着标题“从一名农奴的孩子成长为领导干部”,怀着一...[详细] -
盛世桃花迎客来 ——林芝第十六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侧记
三月的林芝,花的海洋,从山涧河谷到平原田野,林芝野生桃花次第开放,远处清风田浦,近处桃花流水,自然是吸引得区内外的游客竞相来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