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对口援青:江源大地绽放蝶变新颜

发布时间: 2025-07-25 16:44:00 来源: 青海日报


援青干部为青海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对口援青让牧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巨变。


援青干部检查鲜食玉米基地运行情况。


医疗援青让高原人民在家门口“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省委组织部援青办供图

  夏日的金银滩草原绿草如茵,白云萦绕雪山,宛如一条玉带,轻束在少女腰间。其青翠的“裙摆”之上,牛羊如缀饰流转其间。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湟水源白藏羊繁育基地内,负责人东知布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调整饲料配比,忙得脚不沾地。看着一只只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的藏羊,东知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你的羊怎么样了?”此时,一个淳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呦,这不是周主任嘛,上周羔羊腹泻,要不是您及时指导用药,损失就大了!”东知布一看来人是周磊,马上双手前伸,快步迎了上去。

  二人双手相握的那一刻,一个眼中写满了感激与敬佩,一个眼中充满了鼓励与欣慰。

  这场景,描绘了山东援青干部、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磊与东知布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正是对口援青以来,无数像周磊这样的援青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进、共同奋斗的真实写照。

  三次延长援青期限、六年坚守奉献,周磊将先进的农牧技术带到这片雪域高原,用执着的追求铺就了一条知识与汗水交织的援青之路。

  这条路,是跨越山海的奉献之路,是播撒希望的耕耘之路,更是携手共赢的同心之路。

  在这条路上,援青干部带着满腔的热忱与坚定的信念,让更多特色优势产业从无到有、由散而聚,因“寒”而立、凭“高”而起。

  “pH值5.82、溶氧量12毫克/升、水温6.1℃,符合标准!”这些数据,已经牢牢印刻在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厂长刘立治的脑海中。每日8时,刘立治都会来到基地养殖车间,走到鱼池旁,仔细记录下数据,再开始喂鱼、清理鱼池等工作。“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对口援青的帮扶,来自祁连山间的冰雪、山泉冷水如何能够养育虹鳟鱼鱼苗,通过‘陆海接力’构想,连接黄海之滨,搭建起一条育苗到养殖的冷水鱼产业链条!”

  从八百里瀚海到三江源头,从青海湖畔到河湟谷地,援青干部用担当与奉献,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书写着兴产富民的壮美诗篇。他们用跨越山海的智慧,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润泽着民生的土壤;如灯塔般,照亮了青海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如今已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专业的索南吉的脚上,仍旧会穿着江苏援青干部、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校长徐红芬赠予她的那双运动鞋。这双鞋,是她心中最宝贵的物品,承载着一段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谊。“穿上这双鞋,去追逐你的梦想吧!”徐红芬的话语温暖而有力,至今仍鼓舞着索南吉不断向前。每当穿上这双鞋,索南吉仿佛能感受到徐红芬那份沉甸甸的爱与期望——在海南州高级中学时,徐红芬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教导,不仅在学业上耐心答疑解惑,更在精神上给予了她巨大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因为有徐老师,我才能走出大山,追逐梦想、学习本领,将来回去建设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6月考察青海时强调,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这温暖点亮了巴塘草原发展的希望之光。

  回溯往昔,玉树地区电力基础设施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力推进玉树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今年,这条全长507.5千米的电力“天路”,将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与意义,成为玉树地区发展的新动力源。

  这温暖深刻改变着青藏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

  “自从玉树州人民医院建成血液净化中心,我在家门口就能做透析,不仅没有来回奔波的疲惫,女儿也能安心照顾好自己的小家。”60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居民卓玛如今的身体状况相较半年前好了很多。回想在西宁治疗的那几年,对于卓玛一家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在西宁得租房住,身边也离不开人,女儿一直照顾我,顾不上自己的小家,那个时候想放弃治疗了。”在北京援青干部的倾力帮扶下,玉树州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去年9月正式成立,不仅为周边群众免去了长途跋涉赴外就医的困扰,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温暖如同和煦的阳光,在援青干部传帮带的细微之处绽放光芒。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内,一面特殊的锦旗记录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4年3月,澳门籍游客林女士在青海旅游期间突发意识不清1小时,被紧急送往海西州人民医院,经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需立即实施取栓手术。“虽然有浙江援青专家团队的远程指导,但毕竟动手实施手术的是我们,其实还是挺紧张的。”负责当时手术的海西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马天祥回忆起当天和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巴特尔共同主刀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二人独立完成高难度取栓手术的经历,真实反映了对口援青带来的深远影响——“得益于浙江援青医疗团队设立的工作室,我们才得以系统开展颅内动脉取栓、动脉瘤等复杂手术。”马天祥说。

  从“援青技术”到“青海能力”,青海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得到显著改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涌现,自主“造血”能力持续增强,江源大地发生了脱胎换骨、气象一新的惊人之变。

  这变化,让曾经简陋的诊疗室变身现代化手术间,牧民群众感叹“以前要去西宁做的手术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做”;

  这变化,让藏族学生麻切仁措成为首位上海音乐学院果洛籍学子,从青藏高原走入音乐殿堂,牧区学子考上心仪大学、奔赴梦想;

  这变化,使20家州县受援受扶医院转诊率下降至7.49%,实现“小病不出县、中病不出州”。

  坚持受援地所需、支援地所能,援青力量始终与青海发展同频共振。新征程上,援青的薪火依然炽热。当新一批援青干部背起行囊,接过“接力棒”,怀揣着对高原人民的真挚情感,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汇聚成滋润高原的甘霖,书写对口援青新的篇章。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援青聚力谱新篇 高原奋进绘华章

    2022年7月以来,凝聚着6个援青省(市)、58家中央单位和企业的深情厚谊,第五批441名援青干部人才在“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跨越山海,奔赴高原,接续推进对口援青重大战略。 [详细]
  • 对口援青 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14年的对口援青工作不仅带来了大量项目和资金,还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详细]
  • 天津对口援青:共绘黄南州发展新画卷

    “十四五”以来,天津援青在人才、产业、民生等方面的支援上持续加码,仅2021年和2022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79亿元,实施项目132个;2023年计划投入资金1.391亿元,实施项目45个。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