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头雁”领航破困局废苗圃变生态园

发布时间: 2025-07-03 14:49:00 来源: 青海日报


航拍生态园。代格村“两委”供图

  7月1日,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新寨街道代格村,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玻璃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大棚内“小桥流水”旁是各类绿植,六间生态民宿木屋错落有致,内部装饰温馨雅致,智能家居与传统原木风格相得益彰。大棚外是色彩斑斓的儿童游乐区,滑梯、秋千、沙池等设施有序分布……这便是代格村即将开业的村集体项目。但谁能想到,这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玻璃大棚”,曾经竟是一座废弃的苗圃。而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代格村村“两委”的努力与担当。

  村党支部书记格来达杰更是这场乡村变革的“领头雁”。2025年初,当村“两委”提出要翻修废弃苗圃,建设生态园时,村里不少人都持怀疑态度。“这破大棚还能整出啥花样来?别折腾了。”代格村的牧民群众皱着眉头说。格来达杰却坚定地回应:“只要我们肯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大棚是咱村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就是咱们致富的钥匙。”

  格来达杰第一个要解决的难题是这块苗圃的产权问题,代格村第一书记巴金南加说:“这块地虽然在代格村境内,但一直是外单位在使用,也是因为土地产权的问题,2010年灾后重建这里就被废弃了。面对困难,格来达杰书记,今天跑一个单位,明天跑一个单位,最终经过不断的努力,明确了这块土地产权归代格村所有。”

  解决了第一个难题,生态园项目也被代格村“两委”提上日程,村“两委”班子粗略地算了一下,如果要把这个“玻璃大棚”翻修成生态园没有几百万元肯定不行。

  格来达杰开始算起账:“这几年咱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得不错,账上可以拿出来65万元,既然是村集体项目,剩下的咱们就全村入股,每个人按200元的比例入股。”

  有了格来达杰的“抛砖引玉”,大家也都开始集思广益,“那咱们也别找外面的人干活了,村里有的是能人,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干活的工资可以算作入股……”“对对,这是咱自己的项目,大家一起出力,以后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就这样在代格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一番“头脑风暴”后,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随后的日子里,代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走访讲解、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村民们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到实际的施工建设,从绿植的种植选择到日常的维护管理,都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看到这个曾经的破旧“玻璃大棚”一天天发生变化,格来达杰和村“两委”心里充满了期待,但建设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格来达杰说:“在更换阳光板时,我们遇到了技术难题,施工进度一度受阻。为了节省开支,我通过朋友立刻联系相关专家,带着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学习,边学边干。”

  代格村牧民达哇索昂说:“书记经常鼓励我们说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只要肯下功夫,没有过不去的坎。”

  最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更换了2700平方米的阳光板,并完善了上下水处理系统。成功翻新的“玻璃大棚”吸引了不少“目光”,也赢得了不少赞许。玉树市委组织部为了支持这个项目,主动对接了70万元的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在大棚外修建了一个设施齐全的儿童游乐场。

  格来达杰说:“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

  而为了让村里的年轻人能在家门口就业,村“两委”早早布局,拿出经费请老师举办服务行业的培训。村里的大学生才仁拉尕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毕业后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好的工作。感谢村‘两委’,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格来达杰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有知识、有活力,是村里的未来。生态园需要你们,村里的发展也需要你们。”

  格来达杰说:“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了,我们计划七月初就正式营业,抓住今年的旅游黄金期,预计每年收益可达50万元,最少带动18名村民就业,其中优先雇佣了脱贫户和监测户,每人每月可以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格来达杰和村“两委”成员还有更长远的考虑,他们正计划根据生态园的整体风格,加盖防腐木屋民宿二层,进一步提升生态园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要让代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让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格来达杰眼神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