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砥砺前行七十载 奋进海西谱新篇

——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 2024-08-08 16:14:00 来源: 青海日报

  昆仑山下,一座座新城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大地;瀚海戈壁,“追光海洋”“追风矩阵”乘绿色发展大潮风生水起;广阔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内,雪豹、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自由奔跑……这里天空湛蓝纯净、大地壮美辽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就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海西州是全国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州域主体是有“祖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走过七十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海西州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荒凉走向美丽的伟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总量快速提升、民生事业节节攀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绿色成为最厚重的发展底色

  海西州向北保护祁连山,向南守护三江源,中部孕育八百里瀚海,地理环境独特,造就了除海洋以外的山川、河流、草原等全部自然风貌,布哈河是青海湖水系的第一大河,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4个国家公园建设均涉及海西,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一代代柴达木人的接续奋斗,海西在一个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202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4.1%、45.38%,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8.5%。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在70年的砥砺奋进中,海西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子。当前,正值青海旅游旺季,走进被誉为“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景区内游人如织。在海西州,这样既有“颜值”又有“盐值”的大小盐湖有30多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盐湖,氯化钾、氯化镁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探明无机盐保有资源储量达3400亿吨。

  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工、旅齐开花,从传统粗放到高端智能,海西州聚焦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攻克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目前,钾肥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7%以上、碳酸锂约占21%以上、纯碱约占14%以上,镁系产品独占全国高端市场,为端牢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了海西贡献。

  海西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最适宜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业的地区之一。不断提质、稳量、补链、扩输,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有机畜牧业认证全域全覆盖,累计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9个,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71个,枸杞、藜麦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州新能源装机1908万千瓦,占全省的48.8%;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亚洲规模最大的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回首海西州建立之初,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但在七十年的前行中,海西立足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当前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最好时期。

  石榴花开幸福长

  傍晚,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建设路社区热闹起来,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建设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林慧珍介绍,目前社区生活着3200多户居民,包括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等10个民族。“我们积极打造‘石榴籽家园’品牌,并通过增强党组织核心作用、拓展党员为民服务渠道、开展为民服务管理等措施,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团结。”林慧珍说。

  作为全国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从1954年成立之日起,辉煌的柴达木开发史、创业史、发展史便由此开启。开拓青藏公路、开垦国营农场、开发青海油田、开采石棉矿产……一批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同这里世居的各族人民一道,开发建设柴达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海西州全面贯彻各时期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资源,搜集抢救一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一批反映海西各民族团结奋进的优秀文学影视作品,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修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配套制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17个单行条例和6件地方性法规。两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9个,打造“石榴籽家园”96个。

  截至目前,海西州累计培育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省级15个,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2个。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法治海西”“平安海西”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走在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村道干净整洁,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屋顶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从400多公里外的江源腹地搬到格尔木市城郊,这些年,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产业、探索乡村旅游,一步一个脚印把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自豪地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翻开海西州70年民生改善史,处处都是聚力补齐民生短板的生动事例。70年来,海西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出台一系列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的举措,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方面,海西州实施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棚户区改造、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和危旧房改造工程相继建成,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尤其在对口援青14年间,浙江省累计落实援青资金25.71亿余元,实施援建项目395个,极大改善了海西州发展面貌。

  一路通百业兴。海西州大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3个支线机场运行平稳有序,“复兴号”动车驶入柴达木,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297个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100%,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海西州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控制在3.5%以内;健康海西建设加快前行,综合医改不断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教育,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工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忆往昔、比今夕,荒凉之地已换了人间,新一代柴达木建设者接过接力棒,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传奇。海西州将不断深化对海西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以海西新担当新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增光添彩。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