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 家乡美】一支画笔饱蘸深情绘家乡
扎西尖措正在讲解线稿。
讲解画作技巧。栾雨嘉 摄
3月20日清晨,走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下庄村的龙树画苑,路边写有“唐卡艺术小镇、热贡艺术之乡”的指示牌令人耳目一新。如今,隆务河畔的龙树画苑已成为近千名唐卡画师的创作园地。
一间画室内,画苑创始人扎西尖措正带领学生绘制一幅名为《五百罗汉》的巨型唐卡,高原的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出明暗交错的光影,只听摹笔声“沙沙”作响。
“小范,朱砂颜色有点厚,碗里再加点水,颜料稠度要合适,这样颜料不易从画布上剥落……”扎西尖措耐心地指导徒弟范庆基。每天,扎西尖措都会来画室转转,为徒弟指出绘画、上色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更快进步。
“好的,师傅,我注意!”范庆基利落地应答。听到师傅教导,他用刀片刮掉一部分后开始重新调和颜料。
“这幅作品是师傅打的底稿,我们为画作中人物描边、上色。”在范庆基看来,每一件唐卡作品都是师傅呕心沥血所绘制,因此,在上色时需要格外专注与认真。
扎西尖措从小拜师学画。唐卡精妙之处在于“口传心授”,师傅启发并教会扎西尖措艺术创作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想让他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将热贡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扎西尖措牢记师傅的嘱托,不断摸索学习各流派画技,并赴西藏、山西、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地学习观摩壁画。通过汲取各地壁画在线条勾勒、结构比例、色彩调配、人物造型等方面所长来丰富自身造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技艺日渐成熟,扎西尖措开始免费招收学徒,让更多热爱唐卡技艺的年轻人在金色谷地追逐绘画之梦。
“画苑就像师傅一手带大的孩子,正在逐渐成长壮大。”范庆基回忆:“最初在师傅家学习时,还是家庭式的作坊,房间又小又挤,冬天还特别冷。”
随着画作慢慢得到市场认可,画苑的规模逐渐扩大,前来拜师学艺的学生有了宿舍、食堂、健身房、篮球场、专门的画室以及展示作品的展厅,形成了集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培训、宣传、展览为一体的产业。
互联网时代,如何扩大唐卡艺术受众覆盖面,提高受众知晓率,促进热贡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扎西尖措与侄子完德尖措花了很多心思与功夫。
“吾屯村有近50位年迈的唐卡画师,他们有着精妙的唐卡绘画技艺。为了使这些宝贵的技艺留存下来,我们将通过视频口述实录,系统记录他们的唐卡绘画技艺。”近些年,扎西尖措筹备建设画苑唐卡数字中心,并通过网络直播,线上讲解热贡艺术知识,普及艺术理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
除了传统题材外,扎西尖措还将草原、牦牛、帐篷、雪山、炊烟等自然风光融入唐卡画作中,处处展现出青海的自然人文之美。
在范庆基眼中,师傅扎西尖措身上流淌着人文精神之美。他免费招收热爱唐卡绘画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食宿,学徒通过自己的设计加工,把画作变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了收入。“师傅总教导我们艺无止境,他从不怕自己的技艺外传,只怕徒弟学不好。”
“我17岁的时候来到画苑学习画唐卡,学会了画底稿、上色、染色、勾粉、勾线,并且有了稳定的收入。画唐卡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事业。”如今,桑吉措和弟弟斗拉关却都在画苑学画唐卡,稳定的收入让桑吉措一家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开设特色画苑、发展文旅产业,如今的龙树画苑整合唐卡、堆绣、泥塑、雕刻等热贡艺术产品,带动群众以画为生,走出了一条依托特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90后”唐卡画师“接棒”千年技艺
“天然原材料的运用、线条的细腻刻画、颜色的自然调配,这就是唐卡的魅力。”“90后”唐卡画师关却诺日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可以在继承传统唐卡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让更多人认识唐卡,了解唐卡文化。[详细] -
青海热贡艺术:唐卡、泥塑璀璨夺目
同仁市正在举行“品热贡艺术·寻乡愁记忆”青甘川晋300家摄影旅行社及网络达人采风活动。[详细] -
千年唐卡的“活态”新生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更多群众参与其中,热贡唐卡这一独特的绘画艺术焕发新生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