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青海省泽库县:草原儿女唱响团结赞歌

发布时间:2024-01-10 15:58:00来源: 中国民族报

  讲政策、发读本、演节目……连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暨第四轮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在牧场、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开展。“讲惠民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民族团结,内容通俗易懂还实用,入耳又入心!”和日镇智合茂村村民木太加说。

  “泽库”,藏语意为“山间盆地”。泽库县地处昆仑山系西倾山北麓,生活着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10多个民族,8万多人口。近年来,泽库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草原儿女共同唱响经济繁荣、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赞歌。

  拧成一股绳,家园更美了

  近日,位于泽曲镇环城东路的迈赫迪旋转火锅店,免费请70余名环卫工人吃热腾腾的火锅,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浓浓暖意。“没有环卫工人的付出,哪有我们整洁的环境?”火锅店负责人马热者卜说,“我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来,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离不开当地人的认可、支持,泽库也是我的家。”

  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镇,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建设。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各民族的同心守护。

  脖子上挂着望远镜,手里拎着牛皮袋,胸前党徽熠熠生辉……在多禾茂乡秀恰村,经常能看到年近七旬的多杰老人,在泽曲河畔观察候鸟,捡拾垃圾。20多年来,老人倾心守护着方圆700多公顷的关秀湿地,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作“阿爸多杰”(意为“尊敬的长辈”)。

  “来这栖息繁衍的鸟儿越来越多了,有黑颈鹤、黑鹳、灰雁等90多个品种。”多杰老人说,党和政府重视生态,做了大量工作,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随着湿地生态环境好转,来这里的游客、摄影爱好者、新闻记者也多了起来。无论谁来、从哪里来,多杰老人都乐于介绍湿地生灵的习性、讲述当地人守护生态的故事。

  泽库是三江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等殷切嘱托,拧成一股绳,确保草原、湿地、森林生态安全。

  在共建美好家园、护好“中华水塔”的过程中,“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是泽库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各项工作、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缩影。“我们把创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教育,形成各级联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泽库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格日说。

  全方位互嵌,距离更近了

  “阿佳,我买两瓶饮料!”听到有人上门,吉毛加走出客厅,来到院落右侧的小卖铺,为顾客拿饮料。吉毛加和丈夫才让公保原来是泽曲镇热旭日村的牧民,住土房、帐篷,以放牧、打工为生,收入不稳定。2017年搬到县城附近的移民安置点——东格尔社区后,夫妻俩从安置房的四居室里辟出一间,开起了小卖铺。“小卖铺收入就够一家人生活开支了。丈夫还当上了社区网格长,有固定工资。孩子就在附近上学。日子比过去幸福多了!”吉毛加说。

  东格尔社区的居民,由泽曲、宁秀、西卜沙、恰科日等4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713户易地搬迁户组成,是青南地区最大的移民安置点。社区将党建、民族团结、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帮助搬迁户融入城镇,实现农牧民向社区居民的转变。“各族居民从原来的不适应、不熟悉,到如今你帮我、我帮你,共同把社区建设成团结互助的大家庭。”东格尔社区居委会主任万将杰布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记者走进泽库县第二民族中学时,九年级六班教室传来琅琅书声,老师卓玛措正带着学生们学习苏轼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坐在中间第二排的杨循立戴着眼镜,读得格外认真。杨循立是回族,父母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他们在麦秀镇经营着一家餐馆。杨循立从小跟随父母在泽库长大,汉语、藏语兼通。他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很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班里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同学,大家相处得很好。”杨循立说。

  泽库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才让三智介绍,学校实行各族学生混班混宿,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题活动等,促进各族师生和家长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近几年,来泽库创业就业的人员、投资兴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泽库县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现留得住、有钱挣、过得好;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鼓励各族群众外出求学、务工等,促进跨区域流动;赴上海、天津等地开展文旅资源宣介,吸引各地游客到泽库感受大美生态、体验藏家生活;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联谊活动,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各民族水乳交融、亲如一家。

  生活好起来,更有奔头了

  夕阳西下,一辆满载着牧草的运输车开进了宁秀镇拉格日村的养殖基地。储藏间里,几人高的牧草堆码放齐整,好像一座座小山。“以前牛羊都是散养的,牧草不够吃,过冬是个大难题。如今,我们建起了规模化的畜棚,种上了牧草,再也不愁过冬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拉格日村党支部书记俄多底气十足,“目前我们存了7万捆牧草,今年牛羊过冬的‘口粮’足够了。”

  昔日的拉格日村,产业结构单一、草畜矛盾突出,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团结一心,才能过上好日子。”俄多介绍,全村干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抓住政策机遇,整合草场、牦牛、禁牧补助金等资源,成立了拉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几年发展,合作社转型升级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182户全部入股,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综合创新第一社”。

  如今,草地绿了,牛羊肥了,牧民富了,拉格日村蝶变成高原美丽乡村。村集体还在县城、西久公路沿线开起了宾馆、餐厅、畜产品店等,发展多种经营。“村民有的放牧、挤奶,有的在宾馆、餐厅就业,有的加工奶、肉制品,都有事干。”俄多说,“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比2010年翻了6倍。今年预计合作社能分红530万元,大家更有奔头了!”

  冬日的草原,牛羊肥壮出栏忙。位于泽库县城主干道旁的隆达牛羊肉综合市场,吆喝声、询价声此起彼伏。“附近的农牧民囤冬肉都来这里,正是忙的时候,高峰期一天能卖四五十头。”小黄肉铺店老板黄振亮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称重、填单,忙得不亦乐乎。黄振亮来自湟源县,在泽库经营牦牛肉、羊肉已有20多年。他不仅雇佣当地员工,还经常为困难农牧民送去米面油钱等。“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好。”黄振亮说。

  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故事,在泽库不胜枚举。在和日镇和日村,村民们抓住“一村一品”工程,将传统石刻技艺发扬光大,石刻产业、非遗旅游日渐红火;在泽曲镇东格尔社区,搬迁户努力学习缝纫、挖掘机驾驶等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在宁秀镇赛日庆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原妇联主任扎拉鼓励妇女们掌握纺织、厨艺等一技之长,为美丽乡村建设撑起“半边天”……

  “我们将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凝聚奋进力量,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富裕文明、团结和谐、幸福美丽的新泽库。”泽库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杨洛说。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