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保玉则看生态之美观产业之兴
拆除栈道后,年保湖周边植被开始恢复。果洛州生态环境局供图
12月1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日村外,才旦在自家房后的山坡上放牧,60多头牦牛悠然地咀嚼着储备了七个月的草。在这片冬季草场的对面就是年保玉则,山间的雪,谷底冰封的河,在冬日枯黄的草场上描绘出了一幅山水画卷,静静地诉说着草原一岁一枯荣的交替。
“你在这里长大,现在的年保玉则和以前有什么变化?”当记者的话音刚落,才旦便打开了话匣子:“确实不一样啦。这几年草长得比以前好,时不时就能看见岩羊、狼、鹿这些动物。还有,我发现年保玉则周边的小河也变多了,夏天花好像开得也越来越多……”
才旦另一个身份是“生态管护员”,与珍稀野生动物的邂逅已是巡护工作的日常,但最让他们害怕的是巡护中遇到狼群。在才旦印象里十多只狼组成的大狼群,也是这几年才出现在年保玉则周边。
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年保玉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内开发建设西木措旅游片区,旅游开发公司违规开展旅游活动等问题被反馈到了果洛州。同年,年保玉则国家级地质公园停止对外开放,关停了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游客接待中心,投入130万元彻底拆除了景区内的木栈道和帐篷营地,清理建筑垃圾30余吨,对草场和环境进行了全面恢复。6年时间,年保玉则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过去,久治县主要的财政收入来自年保玉则景区。然而景区关停也并没有阻碍当地发展的脚步,反倒是在生态保护中领悟了绿色有机资源的价值,把“靠山吃山”变成了借得天独厚的绿色有机资源这个“鸡”,下生态畜牧业的“蛋”,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牧民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
2019年,索日村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整合上海援建资金,建设完成高标准畜棚、贮草棚以及集畜产品加工、储存、展示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开启了现代化畜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取代了传统放牧模式;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在提升当地牦牛品质的同时,也维护了草畜平衡和生态平衡,让牧民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实现了持续增收。
“加入生态畜牧业的这几年,我家每年基本能出栏20头牦牛,收入保持在10万元左右。再加上生态管护员的工资,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靠挣游客的钱要多得多。”从在景区中挣钱到从生态畜牧业中分红,在保护和绿色发展中腰包鼓起来的不只是才旦一个人。
“我是‘家庭生态牧场’第一批试点户之一,现在牧场养殖的6龄左右牦牛,体重到200公斤以上就能出栏,比以前草场放牧养的要快得多挣得多。”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沙科村牧民华彩告诉记者,通过科学搭配饲料,科学繁殖,定期防疫,不仅牦牛品质和肉质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养殖周期较传统养殖缩短了两年,一头牦牛可以多挣到3000元。
2022年,久治县共拥有22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4处养殖基地,出栏有机牦牛近10万头。全县各类经营主体实现收益分红1500万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年内同比增长了6.8%。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