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趣味盎然的霜降习俗

发布时间:2023-10-20 15:32:00来源: 香格里拉网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更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就像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端午节有登高远望的习俗一样,在我国古代,霜降也有许多传统习俗。

  吃柿子。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柿子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也有些地方的人认为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开裂。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吃牛肉。霜降时节,不少地方都有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肉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菜肴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吃鸭子。在闽南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作“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南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在闽南地区,人们认为适合秋季进补的食物是鸭子,所以一到深秋特别是霜降时节,鸭子就会成为畅销食材。不少卖鸭子的店也会在广告上写上“霜降来临”的字样,提醒大家去购买鸭子。

  拔萝卜。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赏秋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我国很多地方会在这时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喜爱。

  赏红叶。在古时霜降时节,除了吃,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项目。“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登高既可使肺气更舒畅,登至高处极目远眺还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这对身心都是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扫墓祭祖。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祛凶、“送芋鬼”。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避凶迎祥。

  打霜降。在清代以前,霜降日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里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由标兵开路,鼓乐前导,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从衙门出发,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会集庙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此时百姓观者如潮。相传,武将在打霜降之后,司霜的神灵就不敢随便下霜危害本地的农作物了。农民们还常以听到枪响与否和声音的高低来预测当年的丰歉。

  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这些趣味盎然的霜降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同时,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责编: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