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加速灾后农业恢复 续写产业发展新篇章
“9·5”泸定地震一年来,泸定县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贯穿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过程,制定6个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项目目标,分类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措施,全力以赴推进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走进甘孜州盛世绿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嫩绿的马铃薯植株一字铺开,配合水肥一体化和环境自控管理,在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茁壮成长,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劳作,满眼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位于泸定县德威镇,占地24.8亩,落户四年来,专业从事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种三级繁育体系的建设、推广和营运,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1200万粒,主要品种为甘孜紫皮、川芋802、青薯九号等品种。
受“9·5”泸定地震影响,2022年扦插的268万株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种苗因震后水源中断导致缺水干枯,17.5亩大棚在地震中破损,1400余立方专用基质土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达950余万元。
据泸定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地建设是该局组织实施“9·5”泸定地震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六个项目之一,在今年6月全面完成建设内容,并在8月通过州、县农牧农村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时,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能有效促进全县果、蔬、中药材在“五良融合”以及区域化、产业化上的高质量发展。
历经一年重建,震后重生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大棚排列有序整齐,棚膜焕然一新,灌溉设施提档升级……
甘孜州盛世绿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阳眼神坚定,“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相信我们可以继续砥砺前行,为甘孜当地的有机品种的生产贡献企业自身的力量。”
灾后恢复重建中,农田灌溉恢复重建项目、提灌站维修加固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烹坝镇沙湾村和冷碛镇瓦斯营盘村主要依靠提灌站提水和自然降雨作为农业生产用水,受“9·5”泸定地震影响,供水不稳定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泸定县启动了提灌站维修加固项目,解决两村的农业生产缺水难题。
“为保证灌溉不受影响,我们督促施工方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开展维修加固项目。”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负责人如是说。
“我们村主要种植玉米、豆类、果树等,提灌站修好,方便我们灌溉,140亩庄稼有水‘喝’,解了我们农民的燃眉之急。”瓦斯营盘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加贵说。
两处提灌站的加固改造,恢复和改善灌溉田地面积达180亩,惠及周边村落的400余村民。
目前,泸定县6个灾后恢复重建产业发展农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1个项目完工并验收,其余项目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中,累计完成投资10125万元。
建设好实施好产业恢复重建农业项目,将持续推进泸定县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力争把恢复重建后的泸定打造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样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理塘县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近日,理塘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在格萨尔广场开展2023“风新理塘”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和全国第21个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详细] -
康定市人民政府官网开设《康定年鉴》栏目
近日,经康定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与康定市地志办的共同努力,康定市人民政府官网开设了《康定年鉴》栏目。[详细] -
深化理论宣教 凝聚思想共识 石渠县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连日来,石渠县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核心要义,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常学常新、入心见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