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中华水塔” 探访青藏高原上的“马背河长”
“我每个星期都会在河边巡护,看看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破坏河湖环境的。”土登达瓦是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君青村的一名村民,他每个星期都会骑着马或者摩托车沿着益曲河30多公里的河岸进行巡护,守护家园河湖环境。
玉树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玉树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总流域面积23.7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9%,被誉为“江河之源”“中华水塔”。2017年以来,在全国推行河湖长制的背景下,玉树市也构建起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以及市、乡、村、社的河湖长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河湖长197人,河湖管护员388人。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君青村河湖管护员进行日常巡护。记者 陈溯 摄
土登达瓦日常巡护的益曲河就是三江源长江通天河段右岸的一级支流,他的“马背巡护”工作正是三江源地区河湖长和管护员们日常河湖巡护的一个缩影。
玉树市隆宝镇党委书记格来仁青向中新网记者表示,近年来,镇党委对河流保护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总河长、河湖长积极治理责任河道,乡村河长分别落实责任河流河段,全镇共设河长14名,河湖管护员14人,村一级的河湖长每星期巡护一次,镇一级的河湖长每个月巡护一次,县一级的河湖长每个季度巡护一次。
格来仁青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中的“玉树河长”APP,他介绍,通过这个APP,各级河湖长可以开展常态化巡河,总河长带头履职,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为了保护草地和河岸环境,2017年,我们和当地牧民因地制宜组成了马队巡护,通过借助牧民们平时使用的马作为交通工具开展日常巡护,重点对河道乱采乱挖、捕鱼、乱扔垃圾以及其他人为破坏等行为进行巡查。”
对于土登达瓦来说,每次巡护河湖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认为国家设置‘河湖长制’政策是非常好的,作为土生土长的玉树人,我乐于积极响应,努力把河边垃圾清洁好,守护好河湖的环境,让家园环境变得更美好。”
藏族人民自古就习惯将自然界的自然生物当作神灵来崇拜,反对砍伐树木、污染水源、捕猎动物等冒犯自然的行为,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玉树藏族自治州97%的人口为藏族,在河湖长制的推行过程中,保护水源环境已经从政府部门的政策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人民的全民行动。
在玉树市新寨街道的琼龙公园,记者看到,藏族居民正在修葺一新的河边步道悠闲散步,清新的山风、奔腾的河水、摇曳的格桑花令人心旷神怡。正在散步的当地居民旦周多杰向记者表示,藏族人民祖辈就有环保意识,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以后,玉树的大山、大河环境越来越好,河里的动物多了,还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水獭,山上的植物也多了,城市含氧量更高了,鸟类也变多了,“家乡环境变好,我们也越来越不想离开这里。”
玉树市新寨街道的琼龙公园沿河步道。记者 陈溯 摄
玉树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冯玉林表示,自2017年河湖长制工作推行以来,玉树市投资267万元对总长度为4529.16千米的92条河流和4个湖泊管理界限进行重新划定,完成361个岸线功能区划界和10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制定工作,设立27块河湖长公示牌,基本实现“一牌一码”信息化管理。投资4428万元完成城乡绿地和河道两岸栽植苗木3.84万株。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查河道、湖岸1970人次,22645多万公里,玉树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河水清澈、鱼类丰富。未来还将继续落实好河湖管护各项工作,保护好“中华水塔”,守护好青藏高原的河湖生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我们的国家公园】用心用情守护绿水青山
跟着白日才松的步伐,我们行走在当曲村境内,湿地湖泊、草甸绵延、蓝天白云“触手可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震撼人心。[详细]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我们都是母亲河的管护人”——青海推进长江源头生态保护一线见闻
最新数据显示,“三江之源”青海全省地表水出境水量超900亿立方米,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详细]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活跃在长江源的“大自然摄影队”
2016年,“大自然摄影队”正式成立,队员都是曲麻莱县各乡镇的普通牧民和生态管护员。刚成立时只有43名队员,现在队员已超百人。[详细] -
生态管护员更求曲朋:“雪豹和我都是大地的孩子”
2005年以前,雪豹的踪迹在这里几乎消失。直到2012年,保护区工作人员才陆续拍到雪豹的画面。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区的雪豹多了起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