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迪庆一日一播报】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发布时间:2023-08-23 16:54:00来源: 香格里拉网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之所需,政之所往。今年以来,我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打牢民生基础,夯实稳定基石,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稳就业促创业、加强医疗健康服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等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力推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写好就业文章,家庭收入有保障

  今年48岁的蜂正华是维西县中路乡拉嘎洛村人,他家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还要供一个小孩读书。近几年,看着村里人外出务工赚了不少钱,他也很想去,但却苦于没有好“门路”。今年年初,他参加了维西县组织的招工活动,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如今大半年过去了,蜂正华已向家里转回3万元务工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今年以来,全州通过开展“百日行动”等,有效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截至目前,全州实现转移就业12.99万人,其中,省外就业0.82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46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9.79亿元。

  今年,在就业资金保障方面,我州共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9301万元,支持稳定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兜底帮扶、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等工作,通过发挥财政支持稳就业的政策作用,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为确保全州就业局势稳定保驾护航。

  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州共筹集政策性岗位900余个,发布用工需求信息2万余个,累计认定就业见习基地39个,募集就业见习岗位341个,安置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678名,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提高保障标准,群众生活更安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我州全面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将“人找政策”的救助现状变成了“政策找人”,使得社会救助的触角得到有效延伸。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98万人,特困供养对象2259人,相关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州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8400元/年提高到8736元/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5343元/年提高到6038元/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948元/月统一提高到985元/月,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持续提高,救助力度持续加大。

  老年人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仓房社区,总会见到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年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这便是仓房社区老年人文化传承队。一群有着相同爱好的社区老年人依托社区锅庄文化聚在一起,相处、了解、陪伴、互助……

  截至目前,全州已投入资金143万元,用于6个养老机构开展提升改造、设备采购、人员培训;投入1447万元,支持新建(改造)3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质改造5个农村敬老院;投入4260万元,支持14个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全州已开办9个老年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深化医保改革,看病就医更方便

  近日,香格里拉市市民杨先生在药店买药时,通过医保共济账户支付了部分药费,享受到了医保改革带来的便利与福利。

  小医保,大民生。我州持续建机制、织密网、优服务,参保扩面、职工门诊共济、医保基金监管等重点工作平稳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综合柜员制改革等一批惠民利民政策开始落地见效,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5.84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州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94亿元、支出2.86亿元,累计结余18.82亿元。

  全面落实跨省异地就医政策,共75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了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18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异地联网直接结算。截至目前,迪庆州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9.76万人次,结算金额8959.37万元,异地参保人在迪庆州结算1.57万人次,结算金额848.58万元。

  全面落实“政府救助平台”医保工作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减轻高海拔地区干部医疗费用负担,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全力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项项惠民政策的持续推进,一系列服务措施直击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医保让人民群众更有“医靠”,健康更有保障。

  下半年,我州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短板,书写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责编: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