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从“一滩之治”向“生态全治”转变
塔拉滩上兴起的“光伏海”。洪玉杰 摄
塔拉滩,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西,一大片风蚀丘陵状的地貌,平均海拔2920米,日照时长达8小时,因严重缺水,干旱,荒凉,是这里的代名词。
曾经,漫漫黄沙,阻隔了阳光和希望;如今,悠悠绿草,带来了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当光伏与黄沙相遇,从前几乎是四季不长草的荒滩,变身成为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光伏板浩瀚万顷,如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地面牧草郁郁葱葱,生态优美,令人震撼。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嘱托,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瞄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目标,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海南州光伏产业采取“板上发电、板间放牧、板下治沙”的方式,不仅实现土地综合利用,最大程度放大基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南经验”。
“人进沙退”:绿色版图由近及远
一部海南史,半部治沙志。翻开海南历史,写满了人与沙漠抗争博弈的故事。
共和县塔拉滩地区,曾经是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8.5%的半荒漠化草地,因年降水量减少、风沙大,再加上盲目开荒、超载放牧、滥挖滥樵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塔拉滩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严重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2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草场沙漠化面积达6.74万公顷,植被稀疏,植株矮小,产草量明显减少,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更威胁着青海湖湿地、龙羊峡库区和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2012年,海南州在塔拉滩修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为防止大风卷起来的沙石损坏光伏板,加大了用来防风固沙的草籽种植,又因为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风对植被的影响,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至地表,对草地又有一定的滋养作用,光伏板下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当然,风沙也治理住了。
为了控制 “疯长”的草影响光伏板发电的转化率,消除冬天存在的火灾隐患,园区主动邀请周边牧民进入光电园区养起“光伏羊”。羊粪又成为草的天然肥料,改善了戈壁滩贫瘠的土地。
现在的塔拉滩,不仅有年均8000万千瓦时的绿色发电量,还降低了50%的风速,减少了30%的土壤水分蒸发量,植被覆盖率也恢复到了80%,每年的牧草产量达到11万吨,存栏的“光伏羊”达到两万多只,牧民年收入增加数万元。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光伏园区既提供了优质绿色能源,又切实增加了牧民收入,还显著改善了戈壁滩生态环境,原生植被的覆盖面积也从治理前的15%达到65%,正所谓一举三得。
近年来,海南州提出“把光伏发电园区打造成一片生态绿洲”,开始实施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区造林绿化工作,每年投资上千万元,在光伏园区修建防风固沙及道路景观林、道路绿化、节点景观绿化等工程;修建苗木灌溉水源机井,大规模栽植青杨、新疆杨、珍珠梅、柽柳、乌柳、丁香等树种,如今园区各类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0%以上,聚力建设“生态海南”,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产业调整 :“产业+生态+民生”实现多赢
走进塔拉滩广袤无垠的光伏园区,一堆堆光伏组件星罗棋布,沿路两侧不远处,一片片打好的光伏基桩整齐排列,一群群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紧张施工,富有节奏的打桩声和着现场人员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与头顶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宛如一曲响彻天际的动人交响,蔚为壮观。
一头连着地方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群众民生福祉。自2021年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集中开工以来,共和县主动进位,高位推进,以开展“州企共建”活动为抓手,现场了解企业开工建设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困难,确保国家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如期开工。
借光行风,“风光”生金。近年来,海南州把扩大清洁能源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继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鼓励各大新能源企业向生态环保、旅游观光等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今,新能源产业占比已是海南州工业经济的一半以上,争当“绿色经济”排头兵的道路上疾步前行的海南正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海南州能源局局长张振飞介绍,以塔拉滩为主的海南州光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总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实现税收20亿元。与此同时,通过建设“青豫”±800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累计向河南输送绿电156亿千瓦时。按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计算年节约标准煤736.96万吨,减排烟尘941.46吨、二氧化碳2237.2万吨、一氧化碳1974万吨、二氧化氮84750吨。
最贫瘠恶劣的地方,往往开出最惊艳的花,这也是沙漠光伏带给世人的美好愿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创新“光伏+精准扶贫”模式,扶持带动贫困户7269户,年收入6000万元,每村年收益30万元(将连续收益20年),全省3333户贫困户每年收益1000万元,为全省精准脱贫攻坚作出海南贡献。
借“光”生金,发展光伏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加速反哺绿水青山,为海南州带来勃勃生机。
立足资源禀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如今海南州充分利用全州8400万千瓦时新能源资源量,在“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4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打造清洁能源汇集、输出、消纳枢纽基地,为全省、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
清洁行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自今年起,海南州常态化开展“清洁海南行动”,州县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对交通沿线两侧、河湖渠道、林地草原、旅游景点、村社周边等重点区域垃圾进行“拉网式”“地毯式”集中捡拾,美化亮化家园环境。
农牧民群众也纷纷拿出扫把、铁锹、垃圾袋加入清扫队伍中来,河湖岸边、公路两旁、草原湿地到处热火朝天,呈现出一幅全民参与、爱护美丽家园的生动画面。
在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的基础上,海南州、县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旅游市场规范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丰富“清洁海南”行动内涵。
“以前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乱放,自推行‘全域无垃圾’后,环境得到改善。”说起村里环境变化,共和县龙羊峡镇龙羊新村委会主任冯庭忠语气欢快。这些天,各村村民对卫生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一座座四方形柴火堆沿着院墙角落高高垒起,让龙羊小镇增添了田园气质。
如今,在青海湖南岸,村村活跃着一支支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队,他们以建设美丽家乡为己任,志愿投身环保工作,10多年来,不计报酬地为家乡增绿添美贡献力量。
日光灼灼、水势滔滔、风车飞转……如今在海南州4.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太阳能光伏基地“熠熠生辉”,大湖之南,一座座水电站连点成线。在“十四五”关键期,海南州将倾力打造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构建,从增速奔向提质,释放出空前活力效应,实现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为青海省在全国实现“双碳”目标中展现海南担当、作出海南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水光互补”带“绿”塔拉滩——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一线见闻
一条高压线路,连通一条大河与一片荒漠,实现了塔拉滩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面对即将到来的夏日用电高峰,这个水光互补发电站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将采取集中消缺等措施确保平稳有序供电。[详细] -
塔拉滩上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目前,海南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314万千瓦,并网装机容量2094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51.39%,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两个千万千瓦”,成为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力基地。[详细] -
为清洁能源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全力推进向能源“双碳”数据中心迭代升级,年内计划新增接入新能源场站50个、容量1000万千瓦,实现9个工业园区408家企业智慧能碳监测、清洁用能溯源。[详细] -
清洁能源“执笔”绘就绿色民生画卷
发展清洁能源,青海有突出的先天资源禀赋优势,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迎来了青海发展清洁能源最大的机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