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源头地区正式建立5G远程观测点位
近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成功在长江源流域当曲、黄河源流域约古宗列曲和澜沧江源流域扎西齐哇架设远程观测点位和5G基站,标志三江源源头重要地区告别“通信盲区”。
据了解,玉树州生态环境局于2019年起开始建设网络视频观测系统“江源之窗”,此系统由多个观测点位的高空瞭望视频摄像机、实时传输专网和统一管控平台组成,实现了对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的“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高清视频观测。“此次三个源头地区远程观测点位的建立以及5G信号的开通,标志着‘中华水塔’生态环境智慧管理迈上新台阶。”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多加说。
图为“江源之窗”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及长江、黄河、澜沧江三个新设点位的观测画面。(受访单位供图)
据介绍,今年年初,玉树州启动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环境远程监管和5G覆盖项目。期间,工作人员克服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施工难度大等难点,顺利完成海拔5000米以上三个源头的塔基、云台、线路建设并实现“江源之窗”稳定流畅高清视频接入。目前,以观测站点为中心,这些源头地区实现周边5公里的5G网络(800Mbps)覆盖。
多加说,“江源之窗”新设点位不断增多,有效弥补了人力反应慢、成本高、覆盖面窄的短板,今后工作人员便可足不出户办业务,民众也可以足不出户览源头。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江源之窗”观测点位已增加到40个,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湖科研:突破现有湖泊-大气相互作用观测限制
23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在青海湖鸟岛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青海湖院地合作研究开启了新征程。[详细] -
青海湖实现湖面资料自动连续观测
据介绍,青海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日前完成中国遥感卫星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的Ⅱ型系留式浮标、海洋气象流观测仪回收工作,标志着青海湖浮标2022年探测任务圆满完成。[详细] -
青海新增两处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青海西宁城市站的建立对补充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需要,填补青海高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研究空白具有重要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