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社会力量修复“地球肌肤”护“中华水塔”
记者27日从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获悉,该机构发起的“感动,始于肌肤”三江源黑土滩生态修复公益项目取得成功,总计300亩退化草场(即“地球肌肤”)得到有效修复。
三江源位于地球第三极,是长江、黄河及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此前发布消息,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三江源冰川雪山萎缩、湿地湖泊减少、草地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锐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受阻。
2003年以来,三江源地区先后开展了三江源一期、二期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长时间、大规模、系统性的工程,三江源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逆转。2016年3月,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拉开序幕。
而上述三江源黑土滩生态修复公益项目,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白玉乡实施。
图为三江源黑土滩生态修复公益项目揭牌。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 供图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研究专家、博士彭奎表示,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维护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既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不断巩固,让当地牧民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也会帮助保持三江水系稳定,减轻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威胁。”
“土壤、植物和动物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地球肌肤’系统,恢复黑土滩需要针对不同生态层次进行科学治理。”彭奎介绍,本次修复在今年四月进行,首先针对土壤进行浅刨沟、坡向垂直横向条播,为播种创造合适的土壤条件,再选用披碱草、老芒麦、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星星草、燕麦、紫羊茅7种本地草种,进行比例混合,再为种子覆土,以有利于保持种子不被风吹、流失和鸟类“偷吃”,稳定恢复植被生长。
图为今年四月种植草籽。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 供图
彭奎介绍,最后还要引导牦牛踩踏顺带利用牛粪尿施肥,进行休牧管理。如今,一系列的举措,让曾经的黑土滩再度恢复绿色,重现生机。
据当地牧民观察,黑土滩得以修复后,雪雀、胡兀鹫、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明显增多。他们希望未来草场植被逐步稳固后,为更多动物提供觅食地,并逐步恢复科学放牧,让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进一步巩固。
图为三江源黑土滩生态修复公益项目参与者合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 供图
认识到三江源生态的脆弱和重要性后,作为上述项目支持方的高德美中国总经理雷红雨表示:“我们积极关注‘地球肌肤’的健康,希望通过恢复美好的自然生态,帮助人们获得更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将持续关注并支持中国的生态环保事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三江源国家公园牵手多方力量“呵护”美丽江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公益项目、专家支援、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本底调查、宣传教育、社区共建等。[详细] -
多方力量携手呵护“中华水塔”青海三江源
中新网记者22日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获悉,该会紧紧围绕保护“中华水塔”这个中心,正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携手“呵护”“中华水塔”青海三江源。[详细] -
三江源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