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花开遍地香——香格里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五一假期,香格里拉市文旅活动异彩纷呈、产品供给丰富,各景区景点人头攒动,群众出游热情高涨,全市文旅市场强劲回暖。
香格里拉市以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多元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秘境,也是云南旅游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香格里拉市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立足大局、全域谋划,大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抓实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住宿餐饮等领域提质增效。特别是今年以来,香格里拉市厚积薄发,1-3月共接待游客326.8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90.01%,1-3月旅游业总收入360222.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9.94%。
顶层规划
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文旅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如何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让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香格里拉市在思考、在行动。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市把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从战略层面确立旅游产业定位和突破方向,通过“一心两环三区多点”(一心:香格里拉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两环:东部旅游环线、西部旅游环线,三区:中部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片区、南部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精品旅游片区、北部自然景观旅游片区,多点:独克宗古城、普达措、松赞林寺、小中甸、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白水台、东巴文化发祥地、纳帕海、巴拉格宗大峡谷等)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编制“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培育打造系列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产品,开启全域旅游模式,推动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构建起了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
该市按照“四个一流标准”(即按照一流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一流标准推进重大项目、按照一流标准建设高端酒店、按照一流标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独克宗古城、松赞林景区、虎跳峡景区品质。推动巴拉格宗特色小镇、阿布吉景区等建设。加快高品质酒店建设,力争建设认定5个以上半山酒店。积极开发纳帕海鸟类研究博物馆等旅游新产品。加强旅游市场整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成独克宗古城博物馆,定期举办端午赛马节、古城音乐节等文体活动,开展全方位旅游宣传推介,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提高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香格里拉,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项目带动
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香格里拉市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该市始终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不断优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36.87亿元,建设完成香巴拉月光城、娜姆措生态园、阳塘曲、实力希尔顿酒店、英迪格酒店等重大项目。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香丽高速公路、滇川通道、尼塔二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丽香铁路、香稻公路和四条二级公路有序推进,不断提高游客便利性和旅游体验度。全面上线运营“一部手机游云南”,旅游业与民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哈木谷、阳塘曲、结达木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逐步发展。加大景区景点挖掘打造和提质升级力度,普达措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纳帕海生态湿地旅游区、小中甸杜鹃林生态旅游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文旅产业正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香格里拉市广大乡村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乡村旅游在文旅融合大潮中迸发出生机。该市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新改建乡村旅游厕所23个,建塘镇、小中甸镇、金江镇成功创建“云南省旅游名镇”,霞给村、永胜村获评“云南省旅游名村”。如今,虎跳峡、哈巴雪山、阿布吉等乡村旅游线路已成为携程、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不断规范旅游市场是香格里拉市提升旅游体验度的重要工作之一。该市积极推进旅游市场持续严打严管工程和旅游品质提升工程,深入贯彻实施云南省旅游整治措施“22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按照“1+4+N+1”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对全市17家A级景区、55家旅行社、88家星级酒店、1251位全导证导游进行统一监管,取消了26家旅游定点购物场所和18家不达标酒店,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了广大游客合法权益。
车轮驶过,脚步踏过,香格里拉市文旅产业正在悄然兴起。
创新引领
文化事业多面开花
香格里拉市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能歌善舞的香格里拉各族群众在自然慷慨的馈赠下不断传承着独有的文化,成为香格里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该市坚持聚才赋能,拓展阵地,在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惠民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文化建设活力迸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文化服务精准有效。该市聚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惠及更多人。建设完成市文化馆、图书馆并投入使用,市文化馆被评定为二级馆,文化馆、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制建设。大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建设,开展民俗、歌舞演艺等观赏和体验活动,深入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艺作品百花齐放。该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一批“有生气”“接地气”的作品接连涌现。“十三五”期间,完成《香格里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5本书籍、出版发行《建塘锅庄》等3部CD,参与举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主办欢乐香巴拉、端午赛马节等活动,累计演出245场次。香格里拉藏音童声合唱团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香格里拉锅庄》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彩云奖”银奖。
文化惠民久久为功。该市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始终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推进“书香香格里拉”建设,围绕“阅享新时代 书香润人心”主题活动,开展世界的“香格里拉”——“提升全民阅读素养 建设书香香格里拉”阅读推广实践系列活动;积极开展香格里拉市文化和旅游局“月月活动”及“一乡一品”民族文化品牌工作;启动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黑陶烧制技艺抢救性纪录片”摄制工作。已初步拟定《迪庆·香格里拉2023年端午赛马节活动方案》,拟通过直播的方式,加大香格里拉品牌宣传力度。
非遗传承出新出彩。“十三五”期间,该市列入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5项、代表性传承人204名、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个。“非遗+旅游”“非遗进校园”已成为香格里拉市文旅融合的热点和亮点,尼西黑陶技艺等非遗项目(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这些文化遗产向世人述说着隽永的香格里拉历史文化,更成为香格里拉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艺作品到文创产品、从文旅融合到文化惠民,该市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明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