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扛起生态屏障“上游担当”

发布时间:2023-05-23 14:39:00来源: 华西都市报


若尔盖是黑颈鹤最重要的繁殖地。(资料图片)


2012年8月7日,阿坝州若尔盖县花湖风景区,迎来不少游客。(资料图片)杨涛 摄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处川滇藏甘青交界地区,生态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沛、民族文化多彩,在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如何扛起“上游担当”?

  5月22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专场,邀请阿坝州、甘孜州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的相关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成果。

  甘孜州出台“四个最严”制度 自然保护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我们采取以创促管、以创促治、以创促融、以创促建的四条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快成势。”甘孜州政府副州长何小平说。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水量补给区和“中华水塔”重要组成部分。何小平介绍,甘孜州始终把生态法治建设放在第一位置,颁布实施四川省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森林资源管控“四个最严”制度,切实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甘孜州主动扛起“上游担当”,把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倒性任务来对待,严格落实四级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织密水生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大网,全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全省第一。

  “我们还科学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高效统筹发展与保护关系。”何小平说,甘孜州已建设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81个、5.53万平方公里,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阿坝州遏制沙化涵养水源 草原生态状况逐步得到提升

  发布会现场,阿坝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许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2年,阿坝州完成营造林41.5万亩、禁牧2000万亩、草畜平衡3765万亩,全州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6%,湿地面积达到881万亩、占全省的47.7%;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名,国省水质考核断面首次实现全域Ⅱ类标准以上,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前列。

  这份成绩背后,离不开阿坝州开展的系列举措。“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筑牢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黄河干支流治理、防沙治沙、减畜增收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方法举措和相关的经验做法。”许磊说。

  加强岸线流域治理,全面推进“增水减沙”。阿坝州启动实施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工程和白河、贾曲河等支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道33.7公里,项目的建成有效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沙地采取设置高山柳沙障,混合种植披碱草等高原适宜的草种,同时配套围栏禁牧、巡护管理等措施,确保黄河上游沙移现象减小,逐步转化为半固定沙地,高效遏制了沙化、涵养了水源。”许磊介绍,2020年以来,阿坝州累计完成沙化治理及巩固21万亩,沙化土地呈现由重度、中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草原生态状况和生产功能逐步得到提升。

  此外,阿坝州还加强过度放牧治理,全面推进“增草减畜”,精准核定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科学制定草原超载过牧减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持续加强草原保护管护体系建设,2020年以来,沿黄四县载畜量持续下降。

  若尔盖先行先试不等不靠 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若尔盖国家公园所在区域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也是阿坝州正在全力推进建设的五大国家公园之一。现场,许磊介绍了若尔盖国家公园的相关建设情况。

  若尔盖国家公园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错过渡地带,横跨四川、甘肃两省,孕育着75%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高等植物,也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泽,是水循环、碳循环的“交融场”“动力池”,是反映黄河上游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公园创建区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8336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60.28%,均在阿坝州境内。

  “我们坚持先行先试、不等不靠,围绕创建区内湿地生态修复、土地沙化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10大类任务,部署了黄河干支流水生态保护修复、黑河湿地生态修复等17项工程,确保国家公园建设有规可循、有序推进。”许磊说。

  同时,阿坝州大力推广“轮牧、圈养、补饲”三结合模式,将过去自由放牧改为适时适量放牧,有效减少草场内牲畜践踏破坏和牧草浪费,形成了“牧区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典型经验。

  许磊介绍,阿坝州还多措并举推进“治沙还湿、种草还湿、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控鼠还湿”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推动公园湿地扩面提能。目前经过测算,公园范围内的花湖湿地水位已上升了52厘米,湖泊面积扩大了435公顷,白尾海雕、大天鹅、斑头雁等相继在园区安家落户,动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