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4-10 10:30:00来源: 新华网

  感受民族文化、品尝特色美食、赏冰瀑美景、晒春日暖阳……入春以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再度迎来旺盛的旅游人气,众多游客在游览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龙后,纷纷走进当地乡村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

  近年来,松潘县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依托全县浓郁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渥独特的旅游资源,按照1个绿色生态园和5个特色农牧产业园区的“1+5”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新业态,有效促进了全县乡村旅游特色化、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补短板

  完善基础设施

  松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黄龙景区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随着“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当地把乡村旅游作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力补齐各项基础设施短板,以此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走进松潘县青云镇谷斯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干净宽敞的乡村旅游道路和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村里显眼的墙壁上还整整齐齐书写着村规民约。因距离县城近、民族文化浓厚等因素,谷斯村具有很大旅游发展潜力。

  当前,松潘县青云镇在完善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计划带动全村73户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路径。为此,该镇党委、政府向上积极争取了40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乡村旅游区建设。“所有资金都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使用,就是要让我们的乡村实现振兴发展。”青云镇相关负责人陈伦说。

  抢抓发展机遇,位于松潘县南部的羌族村寨镇坪乡麦吉村投资建设了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恢复了松茂古道沿线关键节点茶马古道遗址遗迹,打造了一批民宿、土特产店、民俗风情体验馆等乡村旅游设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聚焦补齐基础设施,松潘县还加快推进提升建设农村公路、水电设施、信号基站以及布局乡村公交线路等措施,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通过预约响应式服务这一方式,松潘县就实现了100%的建制村“客车村村通”的目标。

  “通过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正成为游客旅行度假的新选择,全县旅游也迸发出了新活力。”松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车铃说。

  促发展

  丰富业态产品

  丰富多元的体验是留住游客的重要砝码。瞄准这一点,近年来,松潘县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产品、新业态。

  “以前只是到黄龙景区游玩,现在还能去乡村买点绿色果蔬,吃点藏式美食,住一住藏羌民宿,到了晚上还能围着篝火跳锅庄吃烧烤,体验越来越好了。”日前,自驾前往松潘的游客江依林向好友分享自己的体验。

  游客的好评是对松潘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肯定。在打造特色乡村产品过程中,当地注重保留地域特色、生态风貌、民族风情,推出了一条串联各景区景点的独特民俗风景线,构建了“全域、全时、多元”的生态文化旅游格局。

  据统计,松潘县已建成上磨村、牟尼沟村等10个精品旅游村寨,完成了17个乡镇的25个特色微景观打造,形成了集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乡村亲子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品。

  此外,松潘县还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民俗民风等资源,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互动性、参与感的体验项目,深受各地游客喜爱。

  助增收

  致富更有保障

  松潘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当地的农村群众看到了机遇,他们纷纷利用自家房屋开餐馆、建民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共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每逢夏季,自驾行驶九环线途经松潘的路上,许多游客被占地3000余亩的高原“薰衣草花海”吸引。“景区每年门票收入达到170多万元,景区内的餐厅、咖啡厅和其他娱乐设施则请当地群众务工,有效带动大家就业创收。”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李谋介绍说。同时,全县也在“农业+旅游”的强大融合模式下,大力推动农旅结合体系发展,形成了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旅游体系,让当地农业和旅游业实现了协同发展。

  最近几年,位于上纳咪村的一家精品民宿出现在不少川西自驾游客的旅行清单中。民宿成功“出圈”还解决了村民们的就业,有的成为藏餐厨师,有的成为民宿管家,有的成为民宿摄影师。全村51户村民以土地入股,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每年村民们都能收到一笔可观的分红。

  松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车铃表示,松潘县正紧紧锚定创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目标,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激发县域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活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持续做精、做优、做细、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助力全县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实现旅游惠民、富民的美好愿景。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